第151章敦煌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1章敦煌 (1 / 4)
        东三省战事结束,黎明商会取得了一场大胜,彻底的奠定了他们在东三省的地位,风头一时无两。

        得到这个消息之时,安康已经离开兰州基地,踏上了西进之路。

        此时安康已经来到了敦煌,敦煌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有多么久远,难以深究。不过,从敦煌至玉门火烧沟一带出土的石、陶、铜器可以看出,至少在四、五千年前,在党河和疏勒河流域就已闪烁着游牧民族原始文明的火花。商周时期,西北古老的游牧民族“允戎”和”氏羌”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岩画,成为我们了解敦煌古老历史的一把钥匙。

        先秦时期,月氏和乌孙民族先后游牧徙居于敦煌。公元前221年至前206年,月氏族以“控弦十万”之强大部落,称雄河西,将邻邦乌孙驱逐异乡。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可惜好景不长。西汉初年(前203至前176年),另一更为强悍的匈奴民族从漠北高原入侵河西,大月氏接连受挫,且战且退,十年之后便逃到大夏故地(今阿姆河南)苟延残喘。强盛的匈奴以“控弦之士三十余万”的威势,成为河西走廊的主人。

        汉武帝消灭匈奴,统一河西后,才真正揭开了敦煌辉煌文化史的第一页。为彻底扫除匈奴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和侵扰,汉武帝雄才大略,采取“嵌形战略”,于公元前139年派遣大将张骞开始了艰难的“凿空”之举,首次沟通了向来闭绝的西方各国,并对匈奴展开了大规模的战争。公元前127年卫青的漠北之战和前121年霍去病的河西之战,给匈奴以致命的打击。霍去病统一河西后,汉武帝设立了河西四郡,并修筑了东起永登罗成滩,西到罗布泊楼兰古城的烽燧亭障,开通了丝绸之路。敦煌的阳关和玉门关成为中原通向西域的两个边塞“耳目”。

        酒泉郡设立于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当时敦煌属酒泉郡管辖。武帝元鼎六年(前11且年),赵破奴调集酒泉、张掖等郡人工,合力在党河西岸修筑了敦煌边塞城池,并筑外围的土河、塞城及水利枢纽马圈口堰(今黑山咀附近)。(汉书地理志)载:“敦煌郡,武帝后元元年(前88年)分酒泉置”,敦煌郡当时辖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6县。取名敦煌,含“盛大辉煌”之意。(汉书地理志》注释:“敦,大也;煌,盛也。”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云:“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西汉政府的移民实边政策使敦煌出现了繁荣昌盛的景象,使其发展成为西北军政中心和文化商业重地。

        想起以前在历史书上了解到关于敦煌的介绍,安康不由对这个古老的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末世前,敦煌莫高窟灿烂的文化,一直是华夏对外的名片之一,安康当然也非常想要来这走上一遭,虽然在兰州军区服役,但是却没有踏足过这里,没有体会到所谓的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稍稍观察了一番周围的环境,发现敦煌的环境尽然没有因为植物大生长而变得优美,反而变得更加荒凉,连以前的沙漠植物都变得稀少了不少,安康有些狐疑,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强劲的风沙迎面刮来,幸亏安康及时捂住嘴闭上眼睛,饶是如此,整张脸上也被风沙掩盖,在阳光之下,闪出晶莹的光芒。

        使劲打了个喷嚏,把鼻孔中的沙子清理干净,有些晦气的说道:“闪电,继续前进,这个鬼地方感觉有些不太妙!”

        闪电也不太喜欢这个地方,长嘶一声,似乎很同意安康的观点,扬蹄极速奔跑起来。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闪电总是往风沙大的地方跑,搞得安康苦不堪言,最后只好整个人趴在闪电的鬃毛之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