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蛮横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3章 蛮横 (2 / 3)
        人数最少的一部分,还是陕西籍贯的官员,还夹杂着韩爌等两位山西官员。他们认为,两藩和宗室犯的罪应当轻判。但他们同样也认为,陕西境内的藩王宗室能够迁移出陕西的话,对于屡屡受灾的陕西百姓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善政。

        人数居于两者之间的中立派,则一直等待着皇帝的表态。看似默不出声的中立派中,其实也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些人是想要跟随崇祯的立场进行发言,还有些人则是想看一看皇帝的立场再来决定自己的发言。

        足足忍耐了这些官员争吵了三日的朱由检,听到刘宗周再次提道:“…事在周礼:一曰议亲之辟,谓是王宗室有罪也;二曰议故之辟,谓与王故旧也;三曰议贤之辟,谓有德行者也;四曰议能之辟,谓有道艺者也;五曰议功之辟,谓有大勋立功者也;六曰议贵之辟,谓贵者犯罪,即大夫以上也;七曰议勤之辟,谓憔悴忧国也;八曰议宾之辟,谓所不臣者…”

        终于忍不住打断了他说道:“先生所说的八议,朕已经知道了。按照周礼,这八议,就是议亲、议贵…归根结底,不就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各位先生和诸爱卿,是不是也都这么看?”

        刘宗周虽然住了口,但脸色却甚是平淡。不管皇帝也好,还是那些想要处罚宗藩的官员也好,终究还是越不过圣贤大道去的。毕竟,这八议不仅仅是保护了宗室亲贵的特权,同样也是保护了士大夫们的特权,哪怕这些官员再怎么痛恨宗藩,也不会在这一点上提出反对意见,否则便是将自己置于全体士大夫们的公敌位置上去了,大明朝除了一个海刚峰之外,还没出过第二个这样的奇葩。

        随着崇祯直白的将刘宗周反复强调的重点指出之后,除了刑部尚书袁可立和总参谋部总长孙承宗脸色不变之外,其他官员都支支吾吾的承认了皇帝的这个说法。

        看着下面这群试图以沉默将这个场面混过去的官员,朱由检不由冷笑着说道:“诸位的圣贤书真是读的不错啊,倘使我太祖高皇帝复生于地下,听到诸位替这些忤逆不孝之子孙开脱,玷污了他的名声,恐怕得再气死过去一次。”

        听到崇祯这么大的帽子扣下来,殿内的官员都是脸色大变,纷纷跪下向皇帝自我辩解道:“太祖神武之姿,扫荡群寇,平定天下,开我大明一朝之基。臣等钦佩莫名,对于太祖只有尊重敬仰之心,怎么敢出言玷污太祖的名声。

        正因为臣等敬畏于太祖功业,所以才不敢将刑罚加于传承太祖血脉的亲藩宗室身上,臣等忠诚于大明之心,天日可鉴,还请陛下明察。”

        由刚开始的七嘴八舌,到后来的众口同声,看着下面跪着的一片官员,朱由检算是明白什么叫做孤家寡人的意思了。

        不过他既然已经开了头,自然也就没有打算就此退缩。如果不能破开,“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条大明官员心里的潜规则,他就无法对宗室、勋戚和士绅阶层动手,土地改革也就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朱由检也知道,若是和这些官员辩论经义,来否定这条潜规则,估计下面随便找个人出来,都能将他辩的哑口无言。因此,他便毫不犹豫的抬出了太祖朱元璋来打压这些官员。

        “…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朱由检一口气背出了大半篇《谕中原檄》,下跪的众人正若有所思的时候,朱由检已经怒不可遏的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