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武英殿参谋会议二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7章 武英殿参谋会议二 (1 / 4)
        虽然明太祖朱元璋对待文人算不得多好,但是像茹太素这样的官员依然敢于上疏直谏。

        在开国时文臣们建立起来的谏官风气之下,大明的文官把因为劝谏皇帝而受罚看做了无上荣耀的事。

        历代都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谏臣,如正统时刘球、嘉靖时沈练、天启时杨涟等。在遇到皇帝和文官集团存在重大决策分歧时,群臣往往都会集体进谏。

        到了嘉靖时代的海瑞上《治安疏》时,甚至于敢直言不讳的说道:“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然而海瑞上疏还是着重于国事,但是后面的文官却开始荒腔走板了。他们不敢对腐败的官僚集团同地方缙绅势力开火,却把骂皇帝当做了闻名天下的终南捷径。

        如万历时的雒于仁上《酒色财气四箴疏》,则根本就是对万历本人的人身攻击了,在疏中骂了皇帝一顿之外,对于国家大事没有提出过一个有用的建议。

        而万历皇帝对他也无可奈何,只能让他自动辞职了事。在这种变的有些变态的谏官文化的熏陶下,大明的读书人对于指责皇帝的过错,实在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像茅元仪这等文武兼备的名士,更是不能容纳皇帝毫无理由的,对他主写的报告肆意批评了。

        孙承宗正欲出面为茅元仪在崇祯面前的无力转圜时,朱由检已经毫不客气的开口了。

        “朕记得,前几日已经让锦衣卫把关于辽东当前局势的情报汇总交给了孙先生,难道茅教授没有看到了吗?”

        孙承宗现在身为武学校长兼新军筹建统制,他手下的几人现在本职都是武学教授。今日会议的目的,主要是让崇祯和他挑选出来的得力人才见见,并以这几人为基础建立皇帝要求的总参谋部。

        茅元仪虽然知道,今日在皇帝面前的表现,关系着他能不能进入这个总参谋部,从而成为皇帝的近臣。但是他依然没有放下自己的傲气,总想要以自己的能力来折服这位不谙世事的少年天子。

        “臣自然是看了,所以臣以为可以结交蒙古插汉部,利用插汉部对抗建奴。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建奴即便是打败了插汉部,自己也是精疲力尽了。

        我大明可以承其弊,发兵辽东讨虏。大军先取广宁,复河西之地以屯田养兵;再图辽沈,以绝建奴之财资;复铁岭、抚顺两地,以绝建奴同蒙古科尔沁部之联系。

        插汉部虎墩兔憨可趁机取蒙古科尔沁部,让建奴失一外援,而我大军可去一腹背之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