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士绅之论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47章 士绅之论 (2 / 3)
        朕也已经下令,大明时报对于地方上某些社会弊端的调查报告,今后都将会送到内阁和朕面前,作为执政当道进行政策探讨的依据。”

        听到崇祯愿意把大明时报调查来的情报同内阁分享,黄立极和郭允厚才稍稍松了口气。大家都知道,大明时报就是东厂。但是在这一年来,大明时报身上的东厂影子开始慢慢淡去,作为皇帝舆论喉舌的色彩倒是浓厚了起来。

        对于黄立极和郭允厚这样的高级官僚来说,大明时报实在是比东厂更让人感到头疼的存在。东厂调查官僚的阴私,最多也就是让他们感到难堪,毕竟到了他们这个等级,有些把柄落在皇帝手里,才会让皇帝睡得安稳。

        但是,他们最不愿意的便是,每每同皇帝谈话时,都会从皇帝口中听到一些连他们也不知道的事情。

        作为大明中枢的执政者,一直以来他们都习惯了,事情的发展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下。对于同皇帝谈话,每每都会出现意外,让他们难以做出正确的应对,是他们最为烦恼的事情。

        看着两位内阁大臣有默契的不再追究调查报告的事情,朱由检这才继续说道:“事实上,根据这些调查报告,朕得出了一个结论。

        朝廷征收的税收实际上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少的令人吃惊。但是因为朝廷并不是直接对百姓进行收税,而是通过了各地士绅进行收税,因此在税收的过程中出现了太多不公正的事情,这才让百姓觉得朝廷的税收太高了。

        比如顺义县因为去年白莲教煽动民乱,在朝廷镇压民乱之后,县内的士绅被剥夺了替朝廷征税的权力。而我们又在顺义县建立了,村、乡、镇、县的四级管理体制,从而实现了县衙直接面对百姓的管理渠道。

        因此今年顺义的实际税收,才能突破了去年税收额度的两倍。因为顺义县基本上清除了,县一级税收征收环节中当地士绅的影响,并成功的对当地士绅进行了征税。

        而作为对照的其他几个县,因为采用的还是县衙士绅百姓的治理体系,因此税收上面就出现了问题。根据大明时报的调查,这些士绅在征税过程中,不仅大肆贪污税粮,还把本应由自己承担的田赋,转嫁到了没有社会关系的小地主和自耕农身上。

        我们都知道,按照大明律法,每个县的税额是固定的。如果有人少缴纳了税粮,那么必定就会有人多缴纳了税粮。

        而且随着近二、三十年来,天气变化的剧烈,导致异常气候频频发生。因为灾荒不断,不少自耕农纷纷破产,各地的土地兼并之风也大起。

        这各县的税额不变,交税的自耕农减少了,无疑便等于是提高了对纳税户的税收。而万历之后征收的辽饷,虽然号称是每亩田缴纳九厘银,但是这九厘银到了各县,并没有分摊到各县的田地中去,而是依然照着老规矩由一部分人全部承担了。

        所以,朝廷没有增加几文税收,但是下面的百姓却叫苦不迭,而那些占据了最大好处的士绅,却引导百姓的不满指向了朝廷,说朝廷征税是苛政。他们这是在挑逗群众和朝廷作对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