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商业法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6章 商业法 (2 / 4)
        这一天的成果是,燕京大学增加了3、40名新学生,获得了3万2千两白银的捐款。

        第二天这些商人们被带去参观设置在外城的棉纺厂,新式的轧棉机和纺纱机顿时引起了一部分商人的兴趣。

        文思院售出了5百台轧棉机和7百台纺纱机,轧棉机每台20两,纺纱机每台15两,合同总价共计2万零5百两。

        文思院还同几位浙江商人谈妥了,在杭州建立一所制造轧棉机和纺纱机的分厂,上述合同的三分之一机器会放在杭州生产。

        当天下午,商人代表们也去看了位于兵工厂内的轻便铁路,虽然商人们对于这种新式的运输方式很感兴趣。但是询问了铁路的造价和维护费用之后,这些商人们顿时变的沉默了。

        虽然这种轻便铁路看上去投资回报并不低,但是一次性的巨大投入,还有对于铁路经过地方治安情况的担忧,让这些商人们只能发出几声赞叹,但是却并没有什么投资欲望。

        唯有几名苏松一带的商人,对于铁路倒是蛮有兴趣的,毕竟苏松一带是大明最为安定繁华的地区,而苏州和松江的手工制造业规模,也让连接两地的运河时常拥堵,变得效率低下。

        受制于运输的限制,这两地的货物价格,倒有一小半花费在了路途之上。

        而苏州下方的太湖原本是水运的捷径,但是随着地方武备的松弛,及官府对于渔民的压榨,导致现在的太湖倒是成了破产渔民和逃亡罪犯的乐园。

        原本繁忙的太湖航运业,因为湖盗的兴起,开始逐步衰落了下去。不是大户人家组织的船队,或是一定规模的船只组队,中小商人们宁可避开太湖而行。

        如果能有一条轻便铁路连接松江、苏州、江阴三地,那么往来贩卖松江布的商贩们,就能避开危险的太湖航道了。

        不过这些商人们虽然有这个想法,但是却需要先回去同当地的士绅进行商议。没有地方缙绅出面,光是解决这条铁路建设的土地问题,就是这些商人们跨不过去的门槛。

        第三天,皇帝并没有替这些商人代表们再安排什么活动,让他们自由的休息一天,等待明天的闭幕会议。

        不过这天下午,几位徽州商人却悄悄的被一名内侍从会同馆内带走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