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北风起,南下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章 北风起,南下季
  东海关西边不远处,墨水河的上游源头处,积聚了一个小湖,被东海人直接叫做墨水湖之前由于东海地区盗匪猖獗,很少有人敢接近,这一带非常荒凉,现在却有了一个颇具人气的小集市东海商社消灭龙王寨后,在东海地区建立了初步的秩序,一部分东海村民开始试着走出东海关,拿他们多年积累下来的山货和干海货去平原地带交换其它物资,也把东海和平的消息渐渐扩散出去慢慢的,开始有胆大的乡民和货郎沿墨水河东上,到墨水湖附近兜售小商品,受到了附近村民的欢迎,销量很好。他们的成功又进一步鼓舞了其他人使得这附近的商业逐渐繁盛起来史若云注意到这一点,领导商务部开设了一个“墨水湖开发管理公司”,维持附近的秩序,对摊位收取每天十文的管理费,又在墨水河上开通定期渡船,运营墨水河至即墨的往返航班虽然要交保护费,但是秩序和安全有了保证,交通也更便利了,这片区域很快发展起来,史若云已经在考虑是否开发房地产项目了。三人也闲不住,好不容易见到热闹的大城,都想出去看看,出门的时候正巧碰到陈一成带着人和礼品也刚要出去,双方点头示意了一下就分头朝两边走了。胶州城虽繁盛,面积却不怎么大,魏万程留意了一下陈一成的去向,发现他们走到城北一处大宅子前。。恭敬地等着,也不知道是在拜会哪位贵人这也不关他们的事,看两眼就继续逛街了胶州这边商品汇聚,从北边的人参毛皮到胶东特产的干海货到南边来的檀木香料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卖玻璃的专门店。三人决定打探一下行情,进了店一看,好家伙,后面柜台上陈列着花花绿绿各种玻璃器皿,一个绿色的小玻璃碗,内部还有一道污渍,就要价70贯一个,别的玻璃器也大多是偏红或是偏绿的。一个相对透明的高脚杯放在最里面,许嵩涛问了一下价格,老板看他们不像是能买得起的样子,笑而不语,反而拿出一些五颜六色的琉璃珠子推销起来,说只要一贯一个,留个纪念也好嘛,吓得他们连忙告辞逃了出来……

  三人逃出玻璃店,又逛了一会,走到一栋三层酒楼前,咬咬牙决定进去见识一下。进去坐在二楼窗边,一边等着上菜,一边看着楼下讨论起来。…。 必有巧匠,江南之地远不能比。直到那赵氏南渡之后,许多桑农织户跟着去了南边,南边的蚕桑之业才日益繁盛起来。然,要论起织工的技术、丝绢的品质,山东绢仍然要强过南绸许多,故常年有人在北地收购绢缎,销往南边。”

  现在正处于经济重心向南转移的过程中。。过程中就意味着没转移完,北方仍然有大量优势产业,丝织业就是其中之一。南宋之前,山东一带的气候适合蚕桑的生长,盛产优质的丝织品,是中国最大的丝绸产区。之后渐渐转移,但要直到明代,南方的丝织业才会彻底超过北方三人颇有种发现新世界的感觉,果然多听人言有好处,态度都恭敬了不少,又接着问:“那请教,山珍和海产都有哪些?”

  赵仲界有点得意,耐心讲解道:“这山珍便是北边辽地的特产,包括人参、鹿茸、貂皮诸类,南边不产这些,贩过去自然利润不菲。而海产,则是我们胶东的特产了,尤其是鳆鱼一物,既是美味,又是滋补上品,南边的富商官员皆爱此物,贩过去绝不愁销。”

  这些商品都符合东海三人预期,去南方就该卖这些才对嘛。前面那些山珍都很耳熟,只是那什么鳆鱼没听说过,改天去市场上打听打听。…。 海航行的技术。这类导航秘术价值无穷,自然是严格保密的,陈家好不容易才偷师到了一点。凭借这一手,他们虽然无法做到跨海直达江南,但短距离内的离岸航行还是能做到的饶是这么粗糙的手段,陈一成也视之若珍宝,“施法”的时候遮遮掩掩的。。生怕被人看了去北风急,即使是满载的商船,也能达到不错的航速,到了傍晚,便看见了陆地。陈一成看看附近的地标,确认了位置,点点头说:“差不多上更了。”

  陆平有些奇怪,问:“陈兄,什么是上更?”

  “嗯,这如何说呢。一日可分十更,顺风时一更可行六十里。若不及,便是不上更;若有余,则是过更;与之相当,便是上更了。”陈一成解释说陆平默默心算了一下,“上更”状态日夜不停可行三百公里,差不多是6.7节的航速,对于早期帆船来说不算慢了不过这之后就要转入近海沿岸航行了,夜间行船风险大,所以他们没有继续前行,而是择地下锚睡了一晚第二天上午便到了海州,也就就是后世的连云港。这里曾经通过运河联通汴梁,是海路货物进出中原的进出口,同时交通南北,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港,采办食水很是方便,但他们也没登陆,一直睡在船上到了长江口附近,陈家人紧张起来,尽量远离海岸行驶。不一会儿,南边开来一艘沙船,帆张得不多,却伸出二十多只桨来,快速向陈家商船接近。这引发了船工们的注意,大呼小叫起来陈一成赶紧上了船头。。看到沙船上的“张”字旗,才松了口气,对后面的账房大喊:“快把张家的令旗拿出来!”

  东海三人组也紧张起来,那沙船似乎来者不善啊,难道是传说中的海盗?

  许嵩涛赶紧拉着陈一成问:“陈兄,那条桨帆船上是什么人,需要我们帮忙吗?”

  陈一成此时已经镇定下来,说:“莫慌,对面是张家的船,张家讲规矩,交些买路钱就能过。我家去年买了他家的令旗,应当不会为难。”

  此时账房已经找了一面绣着“张”字的三角旗出来,陈一成连忙让船工挂到了桅杆最顶上去对面沙船看到令旗,果然放慢了速度,不一会儿放了艘小船过来小船靠到陈家商船上,爬上来两个短衣赤脚的凶悍汉子,说话倒是挺客气的,和陈一成交涉了一会儿,拿走了一小箱貂皮,又给了他一面新的令旗,就下船走人了。…。 航行自胶州出航之后第十二天,他们就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明州明州就是后世的宁波。南宋的海贸政策屡经变迁,曾经在沿海多处新增市舶司又撤销,现在只留下三个:明州、泉州和广州。其中明州位置最北,到北方、到高丽、到日本都很方便。。是当前整个东北亚地区海洋贸易的中心由于地位太过重要,数十年前明州已经升为庆元府,但驻庆元府的市舶司仍然称明州市舶司,南宋之外的地区也习惯性称这里为明州陈家商船到达明州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这一路上遇到不少同行,但出于安全考虑都远远避开,直到到了明州港外才降帆停下东海三人出仓看热闹,看到明州繁忙的景象那真是倒吸一口凉气:一条大河从西边浩浩荡荡流过来,靠近海口的位置建设了一排码头,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船停泊在码头上,几百艘都不止;河西侧的海岸上,也建设了一排码头,开不进河口的大海船停泊在这里;河东边的海岸上,有一大片船坞,里面有不少未完工的船只,还不时有船开进去修理;陆上道路纵横、人头攒动,屋舍农田不知道铺了多远。真是好一幅繁忙的景象,把胶州甩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他扶住了“哎呦。。船上还好好的,怎么上了岸反而不行了?”魏万程头晕眼花地说道“嘿,老魏,你这是晕陆啊。”许嵩涛回道在海上颠簸时间长了适应之后,到了平稳的陆地反而不适应了,这就是晕陆现象。许嵩涛属于海洋部,前阵子整天在船上训练,陆平之前也经常驾驶帆船,都没什么问题,只可怜了魏万程一个,上船的时候吐了好几天,下船之后还要遭罪“哈哈,魏兄,初次跑海都这样,上船下船得遭两回罪,习惯就好。”陈一成也过来扶了一把,打趣说“好好,不用扶了,我差不多了……天哪,回去的时候我要从走陆路,再也不坐船了……”魏万程挣脱开众人,歪歪扭扭地走起路来“好了,诸位都是第一次来南边,人生地不熟,今晚我做东,带大家好好玩玩!”陈一成豪迈地说。其实他在这边也没什么别的事可做,得等到明年起南风的时候才能乘风回胶州,中间几个月除了置办货物,主要的工作就是玩了“好嘞,多谢陈公子!”三人欢呼起来,就连魏万程都走直了。还好,这年头没发现美洲也许是件好事,没太多奇怪的传染病……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