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火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章 火炮
  ……

  时间飞快地流过,转眼就到了1256年的二月“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

  东海堡外面已经围了一圈围墙,里面多了大大小小十几间房子,朗朗的童声从中央一间低矮的大厅里传出来大厅里面,竖着好几根木柱,北边有一个讲台,对面摆了好几排桌子,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坐在这里,正在摇头晃脑背诵着乘法口诀“砰!”

  突然外面传来一声闷响,声音不大,但是很特别,似乎是从远处传来的,课堂里瞬间静了下来讲台上一个中年女性扶了一下眼镜,说:“不要在意,继续背!”随后又小声嘀咕了一句“不是在东山那边吗?这么远都能听到……”

  ……

  东山东麓响声过后,山梁后面突然呼啦啦站起几十个人,用力地鼓起掌来段明远从山梁前方平地上的一道壕沟里爬起来,向后挥了挥手,然后一边腹诽着“NND这群怕死的躲得真是够远”,一边跑向前面的一个铁管子,仔细检查一遍,确们从未接触过的挑战,之前坩埚熬铁一次只有5kg,现在规模大了五倍,难度更是倍增武备组联合机械组、木工组,先用木头雕了一个模型出来,确定重心位置没错,之后折腾一个多月才搞定火炮用的砂模,暂时放着阴干,又用了十几天做出一个铁-木联合结构的小型龙门吊。。用来运输铁水铸造材料是普通的自产生铁,虽然强度不如熟铁和钢,但熔点低,容易铸造。熟铁或者钢熔点太高,流动性不好,不适合铸造或者说铸造要求的技术太高,不是他们能做出来的。其实更合适的材料是铜,但贫穷的东海商社显然舍不得拿出来他们做了一个大号的粘土坩埚,内径20cm,深20cm,又改造了一处炉子,用人力风箱就把生铁融成了铁水。然后用吊车把粘土坩埚吊起来,移动到旁边的砂模上,小心地把铁水注入进去。铁水量计算的很准确,只剩余了一小点,又铸了几个铁锭砂模没有立刻开启,而是在旁边放了几个小炉子继续保温,直到三天后才开模将铁炮取出来。当天,工业部和安全部、海洋部全员都过来围观了,万浩然砸开砂模,段明远立刻扑上去用手把砂子拨开,抚摸着炮身就像亲女儿一样。…。 给万浩然示意一下,后者立刻带着剩下的火药离开。随后段明远拿出一卷引线,抽出一头插入火门,然后拿着慢慢走到后面五米外的一处壕沟边,把引线剪断,就抬起头对着山梁边上围观的群众大喊:“准备,要点炮了!”,众人立刻躲进山梁后面,只露个头看着段明远跳进壕沟。。戴上头盔,点燃了引线,随后抱头蹲了下去山梁上的众人看着引线一点点烧过去,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眼看着离火门只有几米了,高正突然大喊一声“卧倒!”,于是哗啦啦倒了一片他自己反倒仍然露头看着,只见引线越来越短,没进火门,发出“轰”的数里可闻的一声巨响,炮口发出一道红光,一个几不可见的小黑点从中……慢慢地飞出来,划出一道抛物线,落在了前方的野地上地面上已经事先标了距离,从一百米一直到一千米,炮弹落在了二百米和三百米之间随后段明远确认火炮安然无恙,众人又欢呼起来即使后世已经见多了电视上枪炮齐鸣的大场面,但亲身在近处听到火药爆炸的巨响,还是觉得心悸无比。试想一下,若是在战场上对面突然来这么一下,就算炮弹没打过来也得吓个半死啊。…。 。我这再改良一下铸造工艺和铁水配方,这么改动问题不大。”

  众人纷纷讨论起来,不一会儿就对这个方案表示支持,于是季国风记录下来,标注为高优先级项目火炮轻型化符合现在的工业水平和军事需要,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满意的海洋部的韩松这时举手发言了:“但同时,更大的火炮也要继续研发。今年我们海军会有几艘船下水,如果按这年代的规矩打跳帮战,肯定是连海盗都打不过的。要想保证海上的战力,必须给船上装备火炮才行。我也知道搞什么十八磅炮、二十四磅炮不现实,但这虎蹲炮也太小了,就算是商船的船板都不一定能打穿。我希望至少能有一种六十毫米口径的火炮,而且身管要长,能打得远打得狠,至少能对轻型小船造成一定的威胁,不难吧?”

  季国风眉头一皱:“六十毫米……换算成弹重就是八百克不到两磅,如果是长身管的话,恐怕重量就超一百公斤直奔二百去了,有些难度啊。罢了,反正早晚也得上的,那我们就以二百公斤为目标,慢慢试着搞起吧。”

 &,这又大大超出了工业部现在的加工能力,不过他们决定接下这个挑战,毕竟这是通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