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善后事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0章 善后事宜
  之后的事就很顺利了,在毕庆春和东海人的“劝说”下,程从杰顺从地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其中一份是献土归宋的协议,程毕二人都签字花押按了手印,还盖上了知县大印当然这只是个幌子,是用来要挟他们的筹码。正戏是之后的《东海即墨友好通商条约》,列明了之前和毕庆春“谈妥”的几条,还有一系列注意事项和附加条款,都是由饶文辉这个前律师亲自起草的,绝无漏洞。不过写这么详细其实也没什么大用,现在他们的把柄握在东海人手上,东海人想干什么他们还能反抗?

  只是东海人并不想把他们逼得太紧,万一撕破脸狗急跳墙,引来了别地大军讨伐那东海商社还真对付不了。再说了,索要过多战利品,东海人也消化不了,这些条款里,真正重要的,是可以在即墨范围内自由招募劳工而不被官府盘查的权力人口才是东海最重要的资源,地盘并不太重要,第三条索要的那些土地,只是提前在法理上占下,现在东海商社并没有直接施行行政管理的能力就连之前毕庆春为保命是没天理啊而且这陈山仗着李应的庇佑,处处与我们作对,李应是益都李府君的亲戚,在胶州又很有根基,姜万户也只能让他三分不过之后也没什么大事,这次还想着能扳倒陈家,没想到得罪了诸位,唉,这杯酒就算为各位赔罪了。。我先干为敬。”

  史若云有些惊讶,那陈老爷子她听王泊棠提过,挺和气的一人,没想到还有这种黑历史,不过这毕庆春语焉不详,说不定其中还有内幕之后也没多喝,这二十多人的派遣队在程从杰家住了几天,看着他们处理好手尾,没有异动,便回东海了,回去之前顺便用一百贯买了一处小院子,作为东海商社以后在即墨城的办事处……

  派遣队回东海后,向统合部汇报完情况,就赶上了义勇队的葬礼这次东海商社虽然大获全胜,但并不是没有损失的。义勇队没有装备护甲,对战的时候难免受伤,此战共有十七人伤亡,其中十人只是划破皮流了点血(包括一名股东),另有五人受到了较明显的创伤,不过经后勤组专业外科大夫的治疗都已无大碍了,但还有两人运气不够好,一人是被箭射中面门当场死亡,另一人戳中腹部后救治无效死亡。…。 真忽悠到一批人战前,安全部对义勇队的思想教育束手无策,杜松林毛遂自荐试了一下,结果证明真的对作战起到了一点帮助。没办法,谁让现在的老百姓不信主义只信神呢?

  所以,战后杜松林自然就参与到葬礼仪式的制定中了经财政部、安全部和文化部一番讨论。。制定了一个简洁而肃穆的葬礼流程他们在鳌山山脉内选了一处风水宝地,作为东海商社牺牲人员的公墓。此处风水之所以好,主要是因为周围没平原,难以开发,不会占用耕地五月十七,东海堡外,义勇队驻地随着长长的一声号响,送葬的队伍开始行进了。为首是十名股东,中间是抬着棺材的胡福生、王黑炭两伍,他们因为战时表现最好,得到了为战友抬棺的荣耀,之后是战争中受伤的五人,再后面是其它义勇队员,排着整齐的队列队伍先向北,经过战场遗迹,在此停下致敬,然后向西到达东海公墓公墓里,杜松林带着几个“神职人员”,已经在等着了。在他们的指引下,义勇队一人一锨土,现场挖好了墓穴,将牺牲的队友安葬。这两人都是单身流民,没有家属,也就省去了不少环节。…。 了两发空炮,全体敬礼,此次的葬礼就这么结束了之后回到驻地,高正来宣布了此次的奖励。全员根据表现不同有5-10贯的奖赏,负伤者额外奖励5贯。战死者有50贯的抚恤,由于死者生前并未指定继承人,故这总计一百贯的抚恤,一半归入教育基金,另一半由全体义勇队平分这下子义勇队的士气一下子高涨起来,说虚的都没用,当兵不就是为了钱嘛。这些钱差不多是几个月的饷钱。。在不久前还是赤贫的他们看来也是不小一笔钱了。其实安全部一开始想做些徽章搞个授勋顺便省点钱的,不过现在工业部还没搞出制作徽章的技术,只能作罢了此役过后,安全部决定加强义勇队的配置,至少要每人装备一件胸甲,并制造更多更大的火炮。而扩大义勇队规模的提议也得到了统合部的认可,只等大会批准了,现在是消化胜利果实的关键时机,正需要更多的武装力量下阶段,东海商社的主要任务是,派出小组侦查清楚即墨县境内的人口和资源分布情况,尽可能招募各类劳工和工匠,尤其是水手,毕竟南下的考察组已经快回来了,这次他们应该会带回一条新海船回来,不能船回来了却没人能开啊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