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恩师的踪影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2章恩师的踪影 (1 / 6)
        梁腾有那么震惊的表情,事出有因。

        并非那册《药方》稀罕到了“国宝”的程度,令他见猎心喜。

        是有某个大药企采取了《药方》里的一个药方,就弄成了它们企业的“拳头产品”,从此销量长盛不衰。

        但这只是特例。而且导致这样结果的因素颇多,大药企的“营销能力”该占首功。并不单纯可以指望一个“药方”就在商业市场呼风唤雨,无往不利啊。

        梁腾前世的记忆中,有一个家乡的企业案例,他记忆深刻。

        那原本是一家集体所有的“糖果饼干厂”,也曾风光一时,产品销量极广。但到了放开民营经济从事各行各业以后,“糖果饼干厂”的效益就急转直下,最终落到发不出工人工资的地步了。

        有什么办法呢只能把糖果厂卖掉了。

        当时有两种方案,要嘛卖给外地的大老板,要嘛由糖果厂的职工们凑钱,一起把厂子盘下来。职工们就按照“出资”的比例,来确定在“改制后”的新厂的“股分”。

        出资最多的那位,理所当然成为新厂的“董事长”。

        梁腾记得是一位如“江”的女士,出资最多,成了新厂的负责人。这位“江董事长”颇有市场眼光,知道生产糖果饼干的厂家太多了,利润太薄。必须推新产品另谋生路。

        于是她去频繁拜访某大学的一位教授。她通过朋友知道,那位教授研发了一种“含片”,可以润喉清嗓。

        这种“润喉”的个人配方,其实算不得什么。后世可谓遍地开花,随处能找到。但当时这方面的市场仍处在相对“空白”阶段。“江董事长”就凭着一个“润喉糖”的配方,举全厂之力生产“润喉片”,结果推出市场后大受欢迎。成了新厂的“拳头产品”,为新厂创造了极其可观的收益。

        从这样一个案例就知道,一个“配方”创造了一个产品,如果这个产品销量大,影响大,未必就代表你发明这“配方”的人有多么牛叉。有可能是人家企业针对产品的“营销策略”高明。

        梁腾现在手里捧着的《药方》手抄本中,他看到了自己很尊敬的一位长辈的独家秘方,未来会替药企创造惊人财富的药方啊,梁腾震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