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火器 (2 / 3)
留下自己编撰的《火器》一书,傅晓鞍便不再搭理如获至宝的张希堂,转身示意裴岩可以解除警戒,随后离开密室。
这个密室将成为张希堂他们的专用房间,周边护卫也不会撤销。虽然此刻东亚地区势力都多多少少拥有火药,但傅晓鞍的《火器》书中记载的可不单单是粉尘黑火药制法。
走出密室门的傅晓鞍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随后招手让裴岩附耳过来,低声说道:“今日密室里的每一个人,还有他们的家人,你都要亲自安排人贴身保护同时监视,无论是外人,还是他们自己或他们的家人,凡是有心怀不轨的,格杀勿论!”
“是,郎君,我亲自去办。”
……
距离傅晓鞍讲解火器之日已经过了半月有余,今日工坊来人禀报,张希堂他们有了第一个成果。
自然不会是火炮,张希堂他们还在研究火炮结构同装药量多少,更别提更难的铸炮了。张希堂邀请傅晓鞍来看的,是当日李云平提出傅晓鞍改进的理念产物,“一窝蜂”火箭。
原理很简单,是在木制的桶状发射器里,安放绑有火药筒的箭矢,火药筒由总药线连在一起。作战时,将它埋在地下,点燃总药线,箭矢就会如蜂群一样飞出来,杀伤敌人。
同后世之梦中那强大的火箭炮属于同一原理。在三百年后的明朝,此刻火器是明军的依仗,其中最强者可一次性发射百枚箭矢,号称“百虎齐奔”,威力可见一般。
来到工坊,张希堂正带领着一干工匠,学生安装武器。而坐在一旁的,是几名军中将校,皆是傅家子弟。
北宋对于火药的管制也是非常严格,胆敢私藏火药超过规定者,刑同谋反。不过傅家是将门,军中子弟无数,只要以军中将校名义制作火器便无大事。
这也是几名将校在此地的原因,傅晓鞍先上前同几人打过招呼,方才走向正在安装武器的张希堂一行人。
“希堂兄。。一窝蜂安装进度如何?对其有没有把握?”
傅晓鞍直接开门见山询问道。张希堂将最后一支箭矢装入筒内,拍拍手自信的说道:
“就差埋引线了,郎君,移步说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