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先把握对方兴趣与心情的“门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求人先把握对方兴趣与心情的“门槛”
  求人先把握对方兴趣与心情的“门槛”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等公交车时,一些乞丐手里拿着一个很破的碗,在等车的人群中乞讨,但是很少有人给钱。每当那个乞丐走近的时候,人们的反应几乎是一致的,要不就是跟同伴聊天,假装没看见,要不就是转过身去。那个乞丐转了一圈之后,发现没有人给钱,便无趣地走开了。

  人们通常会自动地忽视陌生人的请求。不过,研究发现,对陌生人提出请求时,若能引起对方的兴趣,就很有可能会获得帮助。

  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一些女助手扮演乞丐,到大街上乞讨。在不打算引起路人注意的情况下,女助手提出的请求是:“您能给我一些零钱吗?”或者是:“您能给我一个25美分的硬币吗?”为了引起路人的注意,并且不至于让路人一下子就拒绝,另一组助手提出了不同寻常的请求:“您能给我17美分吗?”或者是:“您能给我37美分吗?”

  结果表明,第二组助手的请求引起了许多路人的兴趣,大约有75%的路人将助手所需要数目的钱给了她们;而在前一种情况下,只有一半的路人给了她们一些钱。

  通过上面的实验,人们发现,可以通过引起他人注意的方法来改变他人的行为。与此类似的还有美国校园里的一些慈善活动。有人想出了一些别出心裁或引人注意的请求来增加他们集资的数目。比如,有一些教员会被“拘留”,这些教员只有得到了一定的来自他自己或其他人的担保金额才可以被释放。结果,这种做法非常成功。

  事实上,要想得到他人的帮助,除了引起对方的兴趣外,还可以在提出请求之前,让他人有一个好心情。

  心理学家在美国旧金山最大的购物中心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

  试验分两种情况进行,一种是实验人员在使用电话之前放入10美分硬币,另一种是电话亭里没有放钱。在电话亭打电话的人并不知道有什么实验,只是当他们打完电话后,从电话亭里出来的时候,实验人员抱着一堆书之类的东西从他们跟前走过,故意让书落到地上。

  结果显示,没有捡到钱的人当中,只有5%的人帮忙捡起了落下的书本,而捡到钱的人当中却有90%以上的人伸出了援助之手。

  由此可见,心情好的确使人更容易帮助别人。这正如当你遇见一个好人,顿时觉得生活特别美好,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去帮助那些不如你幸运的人呢?为什么不能让世界有更多的美好呢?似乎好心情有一种惯性,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在别人喜事临门、有意外收获的时候,让别人请客,或帮忙做一些事,结果就是被求的人要比平时更容易同意。这一切,都是登门槛效应的种种表现。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