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的认知源于记忆中的刻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偏见的认知源于记忆中的刻板
  偏见的认知源于记忆中的刻板偏见源于何处呢?

  一些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偏见的认知来源于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部。

  人们一旦对某个事物形成某种印象,就很难改变。

  美国一些心理学家分别于1932年、1951年和1967年对普林斯顿大学生进行了3次有关民族性格的刻板印象调查。他们让学生选择5个他们认为某个民族最典型的性格特征。3次研究的结果大致相同,如下表所示:

  雷兹兰(1950年)、西森斯(1978年)、休德费尔(1971年)等人的研究也充分证实了这种刻板效应对人知觉的严重曲解。

  生活中,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把人按年龄、性别、外貌、衣着、言谈、职业等外部特征归为各种类型,并认为每一类型的人有共同特点。在交往观察中,凡对象属一类,便用这一类人的共同特点去理解他们。比如,人们一般认为工人豪爽,军人雷厉风行,商人大多较为精明,知识分子是戴着眼镜、面色苍白的“白面书生”形象,农民是粗手大脚、质朴安分的形象等。诸如此类看法都是类化的看法,都是人脑中形成的刻板、固定的印象。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