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北欧的幸福模式就是中国式的勤俭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序言 北欧的幸福模式就是中国式的勤俭 (1 / 2)
        序言北欧的幸福模式就是中国式的勤俭文/陈思进

        美国人要房子了,借钱买!想车子了,也借钱买!要大屏幕电视机了,再借钱买!欧洲人往往每周工作四天半,周五即使上班,也不过是边喝咖啡边跟同事闲聊,计划着周末的度假行程。没钱度假怎么办呢?还是借呗。反正借贷太容易了,利率又那么低。

        这就是美国模式,其经济理论依据的是新凯恩斯主义:减少储蓄以增加收入并带动经济增长;“需求”重于“供应”,消费可以带动生产;无须金本位,法定货币是可取的;可以充分依赖政府来调控经济。几十个年头过去了,在这一经济模式的主导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经济体,均陷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房市为中心,以高负债和高失业率为基本点的怪圈。像我们儿时玩过的跷跷板,压下这一头,翘起来那一头。

        以美国为例,财政赤字、欠债消费早已达到天文数字。但要减少财赤,即意味着政府减少开支、减少大型基础项目、减少个人消费,那样失业率就会进一步上升;而失业率又是房市的最大杀手,房市进一步下跌的话,负资产家庭将越来越多,法拍屋也跟着越积越多,金融机构就将继续沦陷,各行各业也随之受损,金融危机就会进一步加深。要是设法减低失业率,目前现存的私人企业举步维艰,全成了“总裁”(总在裁员),唯一指望的只有政府。但政府又没有钱,在不能增加开支与投入基础项目的前提下,就只能提高税收和继续借债,那么赤字肯定继续上升,两头怎么都无法摆平。

        然而在这个地球上,北欧仿佛茫茫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北欧信奉传统经济学:视节俭、勤奋工作和生产为美德;认为金本位抑制了通胀,并提供了稳定的货币环境,使经济蓬勃发展;政府应努力担负财政责任来平衡预算;国家政策一般不过分干预经济事务;生产才能带动消费;在供求关系中“供”比“需”更重要,因为良好的“供”创造了另一种“求”。

        遵循着这种传统经济模式,使北欧国家踏踏实实地发展生产,靠储蓄、节俭成为全球社会福利最完善、人均GDP最高、老百姓最富有的国家而令世人瞩目。不过,经历了这次经济危机,北欧模式遭人质疑了。《纽约时报》曾发表文章,题目为《丹麦开始削减令人羡慕的社会保障》。通过题目便知其意,文章想以此证明早就下过的结论:丹麦的高福利社会维持不了多久?

        不过通篇读下来,原本抱怨连连的负面报道,竟然像打开天堂之门:在丹麦万一失业,立刻就能领取失业补助(相当于失业前工资的80%),前提是必须参加求职培训计划,失业补助金可以连拿4年。

        但在遭遇全球经济危机后,丹麦政府顶不住了,因此要削减福利,将领取失业补助的期限,从原来的4年降低到2年。

        文中列举了一位58岁的护士,她因病失业在家4年,不仅以一年的时间免费治病,而且还拿着80%的工资进行职业培训,最后获得了电话销售的工作,不幸又赶上这次经济危机,目前又带薪接受秘书职业培训。面对政府削减福利,这位护士因只能领取2年失业金而抱怨连连。由此,引来美国对丹麦高福利能维持多久的质疑。

        事实上,像丹麦这样的高福利国家,在北欧还有挪威、瑞典和芬兰。可以这么说,这些国家40年前都不如美国,但回头检视,经过时间的考验,现在情况如何呢?

        据一位出差到挪威的朋友回来抱怨,他在挪威时,上午10点之前基本上喝不到咖啡,咖啡店最早也要到10点才开门,而下午6点又准时关门歇业。碰到星期日,所有商店一律不营业,这哪能比得上纽约啊,在纽约人们早上5点就能喝上咖啡,有些连锁店直到凌晨1点还在营业,顾客进去照样能喝到热咖啡。

        瑞典的政府机关和政府所属单位,每年的6月上旬到8月上旬要放两个月暑假,特别是歌剧院、图书馆、博物馆这些由国家资助的文化机构。民营企业则放3周暑假,到了圣诞节及新年期间再放两周假期。也就是说,在瑞典,一般的上班族一年至少有5周带薪假期,再加上其他法定假、病假、事假等,一年中几乎有半年在休假。

        夏天,父母跟着孩子一起放暑假,悠闲自在地陪孩子去海滩冲浪,到度假胜地去亲近大自然,抑或到周边国家去旅行,培养亲子之情。于是一个疑问产生了——丹麦人失业有优厚的失业补助金,瑞典的上班族享有暑假(在北美,只有学校师生放暑假),而挪威人似乎并不把赚钱放在第一位,那么市场竞争体现在哪儿,是不是北欧人都太“懒惰”了?

        如果说北欧人懒惰,那为何丹麦、挪威和瑞典,全都名列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列,实行全民保健,国家资助高等教育,还有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依照基尼系数,全球贫富分化最小的国家依次是丹麦、瑞典、捷克、挪威……无论你用哪一项经济指标去衡量,这些国家都能保持在全球前三位。

        我们以挪威为例,对于GDP指标,挪威并没有刻意地去追逐,但它在很长时期内总能保持人均GDP居世界前三位;并且连续六年(2001~2006),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方面居世界首位;其2008年的人均收入世界第一;过去几年中,挪威一直是联合国评选的全球生活水准最高、最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全球贫富分化最小的国家都在这里,由于社会财富分配相对均衡,北欧这些高福利国家的企业,其CEO的薪酬与工人最低工资一般相差2~3倍,最多不超过7倍,不仅每小时劳动生产率及平均小时工资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而且国民总收入挪威在美国之前排第四,丹麦紧跟美国列第六,瑞典第八。

        但是别忘了,北欧国家人人都可以接受良好的免费教育(美国的大学学费高昂),因此就业率高。对于北欧人而言,工作似乎已不是谋生的手段(可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而对于像CEO那样的顶级高层来说,由于高所得税(最高可达83%),其税后收入实际上比清洁工只高一点儿而已。显然,他们很在乎体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又为社会做贡献。

        有鉴于此,即使在金融风暴过后,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的统计,挪威的人均GDP依然高达79085美元,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仅次于卢森堡;丹麦排在第五,达56115美元;美国只有46381美元,排在第九位;挪威和丹麦高出美国一大截。然而失业率呢,挪威仅为2.6%,丹麦是4.2%,美国高达9.7%(加拿大8.3%,英国7.8%)。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