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期记忆与生活模式 (1 / 3)
早期记忆与生活模式一个人的记忆永远不会与他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驰。如果某个人的优越目标要求他产生“其他人总是在羞辱我”的感受,他就会选择保留曾经感到羞辱的记忆。如果生活方式改变,那么他的记忆也就会随之改变。他记忆里的故事将完全不同,或者,他会为记住的那些事情赋予完全不同的解读。
早期记忆更有其特殊的意义。首先,它们以最本源的状态和最简单的表达展现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从这些早期记忆中,我们能够得出许多判断:一个人在儿童时期是被溺爱还是被漠视的?他接受过多少有关与他人合作的训练?他最喜欢与什么样的人合作?他遭遇了怎样的难题,又是如何应对的?对于曾经受到视力问题困扰,并为了看得更真切而努力过的儿童,从他们的早期记忆中我们应该能够找到许多与视觉有关的印象。他们的回忆往往会这样开始:“我环顾四周……”同样,他们也可能会描述色彩和形状。而有身体障碍的儿童多半渴望能够行走、奔跑或是跳跃,因此会在他们的回忆中表现出这些兴趣。童年的记忆必定与一个人的主要兴趣密切相关,而如果我们能够知道他们的主要兴趣,就能够了解他们的目标和个人生活方式了。早期记忆之所以在职业指导方面具有非凡的意义,原因就在于此。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早期记忆中看出儿童与母亲、父亲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记忆是否清晰准确相对而言并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它们体现出了个人的判断:“哪怕还是个小孩子时,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了”,或者“就算小的时候,我已经是这样看待世界的了”。
而最具启发性的,一是儿童展开他们故事的方式,二是他们能够想起的最早的事件。第一个记忆体现了个人生命观的基本准则,这是第一次令他感到满意的对于个人态度的表达。这令我们得以一窥他们所选择的个人发展的起点究竟是什么。若要探究一个人的个性,我绝不会不询问他最早的记忆。
有时人们不回答,或自称他们不知道什么事情是最早的那则记忆,但这本身就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不愿意探讨自己的基本人生观,他们还没有准备好要合作。不过,通常来说,人们总是很乐于谈论他们的最初记忆。他们觉得这些不过是小事情,而没有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几乎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最初记忆,因此大部分人都会在最初记忆中袒露出他们的人生目标、与其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对于环境的观点,态度客观,从容自然。最初记忆的另一个有趣之处在于,它们的精炼质朴使得我们能够将其应用在群体研究中。我们可以要求整个班级的学生都写下他们最早的记忆,如果我们知道如何解释这些记忆的话,就能够为每一个孩子制作出一份极其有用的资料了。
解析早期记忆
为了便于说明,就让我举几个最初记忆的例子并试着解读一下吧。除了人们自己讲述的记忆之外,我对他们一无所知,就连他们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不知道。我们在这些早期记忆里找到的含义还需要得到其他相关个性表达的验证。但通过对这些单独记忆的分析,我们可以磨练技巧,加强推断能力,以求见一叶而知秋至。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能够将一则记忆与其他记忆进行比较。在实践中,我们将会看到,人们是怎样趋于合作或逃离合作的,他们是大胆无畏的还是固步自封的,是希望得到支持和照看,还是能够自力更生、独立自主,乃至他们是乐于给予还是斤斤计较于得到。
1.“因为我的妹妹……”留意到什么人出现在最初记忆中,这一点很重要。当有某个姐妹出现时,我们基本上就能够相当确定,个体感觉自己受到了这个姐妹的极大影响。这个姐妹光芒四射,为其他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压力。通常我们会在两人之间找到一种竞争状态,就好像他们在赛跑一样,很显然,这为成长带来了额外的难题。当全神贯注于竞争时,儿童是无法将他的兴趣有效扩展到其他人身上的;而在友好的环境下与他人合作时,他们则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我们还不可以由此立刻跳到结论上去。毕竟也可能两个孩子是好朋友。
“因为妹妹和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她够年龄之前,我也一直不能去上学。”现在,两个孩子之间的竞争有了证据支持:“妹妹拖了我的后腿!她比我小,但我却不得不停下来等她。她害得我失去了很多机会!”如果这就是这段记忆的真正内涵,我们可以推测,这位女孩或男孩会感觉到:“在我的生活中,最危险的就是有人阻碍我,妨碍我的自由发展。”写下这段话的或许是位女孩。看起来通常不太有男孩子会因为小妹妹还没长到入学年龄而被留在家里。
“因此,我们在同一天上学。”站在女孩的立场,我们不能说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由于年纪比较大,这可能会让她有一种自己必须为别人让位的印象。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能看到,这位特别的女孩总是以此来解释一切。她觉得大家都喜爱妹妹,而且因此忽视了她。由于这种忽视,她会归咎于某个人。这个人或许就是她的母亲。如果她更亲近父亲,并且努力想要得到父亲的喜爱,那可一点也不奇怪。
“我记得很清楚,上学的第一天,妈妈对每一个人抱怨她有多寂寞。她说:‘那个下午我好几次跑出门外去等我的姑娘们。感觉上她们好像永远都不会回家了似的。’”这是一段有关母亲的描述,一种会让母亲显得不够明智的说法。而这就是女孩对她的母亲的印象。“她觉得我们好像永远都不会回家了”——这位母亲无疑是很慈爱的,女孩们也感受到了她的慈爱,但与此同时,她也是焦虑紧张的。如果我们能够与这位女孩谈一谈,她也许会告诉我们更多有关母亲对妹妹的偏爱的故事。这种偏爱不会令我们感到吃惊,最小的孩子最受宠,这几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从这则记忆中,我所得出的结论是:两姐妹中年长的那个感到,自己在与妹妹的竞争中受到了阻碍。在她后来的生活中,我们很可能找到妒忌和害怕竞争的痕迹。如果她不喜欢比自己年轻的女人,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有的人一辈子都觉得自己太老,许多善妒的女子在比自己年轻的同性面前会感到自卑。
2.“我最早的记忆是关于我祖父的葬礼,那时我三岁。”这是一位女孩写的。死亡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意味着什么呢?她将死亡视作生命中最大的隐患和最大的危险。从这些童年时期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中,她总结出了一个定律:“祖父是会死的。”我们还可能发现,她是祖父最喜爱的孩子,备受祖父的宠爱。祖父们几乎都是宠爱他们的孙子孙女们的。他们不像父母那样需要对孩子们负那么多的责任,常常希望儿孙绕膝,并以此显示自己依然能够得到他人的喜爱。在我们的文化里,老年人不太容易感到自己的价值被认可,有时他们会借由一些简单的手段来求取安心,比如,吹毛求疵地发牢骚或生气。在这里,我们更倾向于相信,祖父在这位女孩还是个小婴儿时就十分宠爱她,而正是这种宠爱让女孩深深地记住了他。祖父的死亡对女孩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一个伙伴兼忠诚的仆人被带走了。
“我非常清楚地记得,他在棺材里,躺着,那么安静,那么苍白。”我不觉得让一个三岁的孩子亲眼看到死者是件好事,特别是在他们还没有提前做好任何相关准备的时候。许多孩子都曾经告诉我,看到某位死者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辈子都忘不掉——这位女孩也忘不掉。这些孩子会努力减少或克服死亡的威胁。他们常常会渴望成为一名医生,觉得医生比其他人更有办法对抗死亡。如果医生被问到他的早期记忆,那么多半都会有一些关于死亡的片段。“躺在棺材里,那么安静,那么苍白”——这是有关某个画面的记忆。这个女孩可能是视觉型的,喜欢观察世界。
“后来到了墓地,棺材被放下墓穴,我记得,绳子被从那粗糙的盒子底下抽出来。”她再一次向我们提到了她看到的东西,这证明了我们的推测,她是属于视觉型的人。“这次经历让我开始害怕,只要提到任何已经前往生命彼岸的亲戚、朋友或熟人,我就会满心恐惧。”
再一次,我们见识到了死亡带给她的深刻影响。如果我有机会和她聊一聊,我会问:“等你长大后想做什么?”也许她会回答:“医生。”如果她不回答或是回避这个问题,那么我就会建议:“你不想当个医生或是护士吗?”当她提及“生命彼岸”时,我们能从中感觉到某种对于死亡恐惧的补偿。将她的记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话,我们能够得出如下推论:她的祖父对她很好,她是个视觉型的人,死亡在她的心灵世界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她从生活中得出的结论是:“我们都会死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并非人人都会如此关注它。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能够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3.“当我三岁的时候,我的父亲……”一开始,她的父亲就出现了。我们可以假设,与母亲比起来,这名女孩对她的父亲兴趣更大。一般来说,对父亲的兴趣总是出现在成长的第二阶段。最初,孩子总是对母亲感兴趣,因为在一两岁时他们与母亲的关系十分亲近。孩子需要母亲,从属于母亲——孩子的所有心灵活动都与母亲密切相关。如果一个孩子转而对父亲投注了更大的兴趣,那么母亲便是失败的。这个孩子对她的处境不满意,这通常都是因为有更小的孩子出世了。如果我们在这段回忆里找到了一个弟弟或妹妹,就能证实我们的推测了。
“父亲给我们买了一对小马。”家里有不止一个孩子,我们很有兴趣继续听下去。“他拉着它们的缰绳,把它们牵进屋子里。我的姐姐,她比我大三岁……”我们得要修正之前的推断了。我们以为这个女孩是姐姐,但事实证明她是妹妹。也许姐姐更得妈妈的喜爱,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这个女孩会提到父亲和作为礼物的两匹小马了。
“我姐姐拿起一条缰绳,牵着她的小马骄傲地走到街上。”这里是姐姐的一个胜利姿态。“我自己的小马紧紧跟着她的小马,走得太快了,我几乎跟不上”——这是姐姐抢先出发的结果!——“我被拖倒了,摔了个狗啃泥。”热切的期待,却得到了个耻辱的结果。姐姐赢了,她占据了上风。我们十分肯定,这个女孩真正要说的是:“如果我不小心,姐姐就会一直赢。我就会一直被打败,一直倒在尘土里。要想确保安全,唯一的办法就是拿第一。”此外,我们还能了解到,她的姐姐一定已经得到了母亲的欢心,而这就是妹妹要转向父亲的原因之所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