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和逃避是一种恶习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拖延和逃避是一种恶习 (1 / 2)
        拖延和逃避是一种恶习对每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延是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五分钟,甚至十分钟……这就是拖延!

        在工作中也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上午该打的电话等到快下班时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一个月,这个季度该达到的进度要等到下一个季度……这也是拖延!

        拖延就是凡事都留待明天来处理的人生态度,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果你将一天时间记录下来,就会惊讶地发现,拖延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它是对生命的挥霍。

        拖延是懒惰之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对每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延是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

        人们为什么会养成拖延的习惯呢?

        尼尔&;弗瓦尔博士指出:“人们拖延的主要原因是恐惧。”拖延者害怕失败,因为他们没有相应的天赋或技能,所以,他们宁愿被别人认为他们的失败是没有下足够的气力,而不愿意被人认为是没有足够的能力。他们接受不了自己“无能”的现实,怕别人识破他的愚蠢。

        沮丧的情绪也可以导致人们做事拖延;高涨的情绪可以使人更有效率。情绪低落与拖延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沮丧的人根本感觉不到快乐,因此所有的事情在他看来都是那么的苍白无趣,这使得开始做事变得困难,生活也没有了明确的目标。

        很多拖延者都深信,他们在重压之下将工作得更为出色;又或者认为,把事情往后拖一拖能让自己感觉好一些。只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最后一分钟赶出来的活儿往往差强人意。

        其实,“以压力为动力,力争创出更好的业绩”只是拖延者自己的假想和托辞。我认识这么一位市场主管,他独自负责公司的促销活动。表面上看起来,他的工作无疑是高效、忙碌的,但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如果有七天时间用来筹备活动,那么前五天他一定是心不在焉、看似轻闲的;只有到了第六天,限期逼近,他才疯狂地忙着联系客户,预定场地,准备产品。往往到了最后关头,他才完成所有的事情,让悬着的心放下来。别人都认为他工作得法、有张有弛,而实际上,在看似轻松悠闲的前五天里,他的心灵一直备受煎熬——每天他都告诉自己:该行动了,剩下时间不多了!可是他就是无法进入工作状态,仍旧忍不住在办公室里闲逛。每天下班时,他又不断地谴责自己:怎么一件像样的事情都没完成!但下一次他还是老样子。

        拖延者往往也是完美主义者。要完美地完成一项工作的想法极有可能让你根本不愿开始工作,而这种想法本身就给你的工作附加了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你当然不愿意工作了。于是,直到最后期限你才开始工作,因为这样的话,即使你的工作做得不完美,你也有充分的理由——“我做得不完美是正常的,如果给我足够的时间,我一定可以做得完美。”但是如果这项工作没有最后期限,你会不会将工作无限期地拖下去?

        拖延有时候也是由于考虑过多、犹豫不决造成的。适当的谨慎是必要的,但过于谨慎则是优柔寡断,何况诸如早上起床这样的事是没必要作任何考虑的。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时,立即动手,绝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只有这样你才能遏制拖延。

        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高手:

        “工作太多,时间太紧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