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看海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爬山看海去
        爬山看海去爬山看海,少不得日出日落。看日出是一种美的享受,看日落同样如此。如果说日出是一种初始和希望,那么日落只不过是中场休息。因为,就我们所生存的地球而言,太阳从地球的这一端落下,必然会从地球的另一端升起。太阳没有变,变的只不过是我们的感受。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但是现实中,很少有人把山水严格分开的。大多数人都懂得寄情山水是一幅再美好不过的画卷。山给人以力量感、超越感、征服感;水则教人包容、柔韧、宽阔。生活在有山有水的环境里,人可以养成刚柔并济的性格。若是没有这样的自然条件,那不妨抽出时间来去爬山、去看海,在高山流水中遇到崭新的自己、更好的自己。

        提起王石,“万科董事长”的头衔似乎还不如“登山运动健将”恰当。他每次进山都是三四十天,费用动辄两三百万,几乎带起了一股新的富豪消费趋向——登山。

        但是王石本人对这项活动的解释是:“拒绝攀登,就注定只能做仰望者。做企业也是攀登,是没有极限、没有终点的攀登。”他的出行,实际上是抱着一种自我超越的态度,他要在攀登的过程中体会征服的乐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王石出版的登山日志《生命在高处》里,有这样两段耐人寻味的话:“在具有神秘魅力的探险后面,呈现出的坚忍不拔和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是对我们天生的舒适和安逸的解药。它预示着一种对衰老、他人的虚弱、人际关系的责任、各种各样的弱点及缓慢而乏味的生活进程的青春年少式的拒绝。”

        “山就在那里,可以一次两次地去登,但生命只有一次。其实生命的承诺就是对自己的承诺。‘活着回来’是对生命欲望的恪守,是源于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仰,对土地产生的引力。”回来是为了更好地放飞,放飞又是为了更好地回归。

        王总的生命宣言,是否也激起了你对高山的渴望呢?

        除了攀登,“转山”也是近几年颇为时髦的话题。转山带有极其强烈的宗教色彩,据说,朝圣者转山一周可以洗尽一生罪孽。那是对身体耐力的极大考验,更是一次精神和灵魂的净化。一般的徒步者是绕山行走,虔诚的教徒会十分严肃地对神山叩拜。

        高山孕育着神灵,流水则涤荡着心灵。

        有生之年总要有一次看大海的经历,让海阔天空荡胸襟。我们的星球大半都被海水覆盖,地球上最宏大的就是大海,它用广博的胸怀容纳百川,不管是谁,无论你有多少愁苦,一见了大海,立即会为它的浩荡而惊叹,被它的壮阔所感动,烦闷的心情就会得到缓解,你就会觉得胸怀开阔多了。

        与海相连的是江河。身为“炎黄儿女”,黄河、长江是我们身上的血脉。当然要去看看滔滔不绝的母亲河,再看看日夜奔流的长江。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风高浪急的滩头有壮丽的歌吟,峡畔荒凉的古寺有隽永的碑刻,唐宋历代文豪之绝唱流传于世。如果觉得生活太过平淡无奇,不妨去听听湍急的河水,看看呼啸的浪花。

        最好再坐一次船,切身感受“江海一漂萍”的浮沉与激荡。想想看,倚在船栏杆呆呆地望着远方,那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碧蓝或者昏黄。船上的你心情如何?淡定、安逸,其中夹杂着一点期盼。船依然缓缓驶向目的地,你的思绪也随之飘远,飘散。

        最古老的典籍有《山海经》,最壮丽的堡垒有“山海关”,最甜蜜的情话有“山盟海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山、少不得海。如果你感受不到幸福,或者对生命的意义发出疑问,那么,不妨去看看山、听听海,找到最原始的声音里那个最动听的答案。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wap2.xinbiqug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