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那些“不亦快哉”的瞬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牢记那些“不亦快哉”的瞬间
  牢记那些“不亦快哉”的瞬间不妨准备一个漂亮的瓶子,把每一件高兴的小事都写在彩色的便利贴上,然后折成幸运星丢进瓶子里。随着这个瓶子渐渐变满变沉,你就会意识到,生活原来这么美好。

  在繁华都市的郊区,有一片难得的果园,四季总有时令水果,特别是到夏秋季节,各式果实掩映在绿意葱茏当中,十分诱人。不管是成熟了的还是没成熟的,果实花朵都引得不少人前来观赏拍照——孩子们则是密谋如何把它们吃到肚子里。

  是啊,小孩子总是难以抗拒这种“偷偷摸摸”的乐趣。果然有好多小孩密谋来偷水果,他们三五成群,互相结伴壮胆,趁着果园主人不注意,悄悄从篱笆外面翻进果园,爬上果树,去摘苹果。

  他们还以为自己的行动没被发现,果园主人却在暗中看得清清楚楚。等到他们几乎得手、稍稍放松警惕的时候,看果园的老农突然大喝一声:“哪里来的小孩,等我抓到你们到学校老师那里告状!”孩子们吓得四散奔逃,手里的“战利品”也顾不上了,撒腿就跑。

  果园主人并不罢休,认准一个方向就追了过去。小孩们还是聪明的,大喊:“分散分散!”就朝不同方向跑开,直到确认自己“安全”了,才停下来大口喘气。

  第二天,同样的“闹剧”又会再一次上演。有人觉得这老农太“小气”,就劝他说:“大爷,不过是小孩偷苹果吃,给您带不来多大损失。你跑着追出那么远,万一把自己累坏了,或是摔跟头,岂不是得不偿失?还是别追了,随他们去吧。吓唬吓唬得了。”

  没想到,那老农哈哈一笑:“你以为我追他们是心疼那几个苹果?想想看,要是没有人在后面喊打,孩子们哪里有‘偷’的乐趣?”

  那人闻言不禁拍手道:“还是您会玩儿!”

  没错,这老农真是“玩”的高手!他小时候也做过这种“偷鸡摸狗”的事,年纪一把了,回味起来,嘴角仍旧挂着浅浅笑意。并不是因为那时的果实有多么香甜,而是因为“偷”的计划得逞。在大人们吹胡子瞪眼的吆喝声中品尝自己的胜利果实,那是多少年都忘不掉的喜悦和骄傲啊。那位老农恰恰是为了给孩子们留下这种快乐的回忆。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这样的“不亦快哉”的瞬间,带着小欣喜、小雀跃、小欢呼。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成就,个中滋味或许不足为外人道,但是那愉悦在眼角眉梢间流淌着,藏都藏不住。那是漫长人生中值得细细打捞并珍藏的珠宝。

  好多人都用自己的笔描绘过这样美好的瞬间。追求生活艺术的林语堂更是少不了捕捉这样的美好镜头,他写了“来台后二十四快事”。他觉得,高温的天气里“赤膊赤脚,关起门来,学顾千里裸体读经”很快乐;他觉得“饭罢,既吃西瓜,一人坐在阳台上独自乘凉”很快乐;他觉得“看小孩吃西瓜或水蜜桃,瓜汁桃汁入喉咙兀兀作响,口水直流胸前”很快乐。平生最喜欢“口诛笔伐”的李敖在记录“不亦快哉”的时候毫不吝惜此举。他自己说:“我的一生饱蕴救世心怀,但救世方法上,却往往出之以愤世骂世,这是才气与性格使然。我有严肃的一面,但此面背后,底子却是玩世,这是别人不太清楚的。正因为玩世,以致明明是严肃的主题却往往被我‘以玩笑出之’。之所以如此,一来是轻快处世,二来是避免得胃溃疡。”大概是写得爽了,他在此后又写了“不讨老婆之不亦快哉”,仍旧是苦中作乐,笑煞人也。

  想想看,这些作家、大师们,并不是始终一帆风顺、锦衣玉食,他们几乎都遭遇过生活的苦闷和彷徨,或是战乱,或是笔战,或是颠沛流离,或是失意潦倒。以三毛为代表,在缺水高温的撒哈拉沙漠都能与荷西创造一段世人传诵的浪漫神话,靠的就是这种“不亦快哉”的精神。有一段非常美好的话:“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