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油气供应 (4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4章 油气供应 (4 / 5)
        生产2百升和2千升的合成橡胶油罐。这可以方便各种交通工具的联运。”李衡笑道。

        先锋军在德国也顺手把油桶生产线捞来了两条,继续生产已经普及到各国的200升标准油桶。

        同样属于德国人发明的20升制式油桶也在生产之列,只是大多数用于车辆和小规模的日常应用,因为量太少,不在这样的会议探讨范围之内。

        那些动力和发电设备用油都是按吨算,大一点的油罐就应运而生。5方以下都可以直接用卡车运载,在吊装设备不完善的情况下,5方以下油罐才是主流,可以施行火车船舶卡车到目的地的无缝连接。30方油罐在一些地方已经算是半固定的储备油库了,平常主要搭载在火车和船舶上。

        合成橡胶油罐是先锋军的发明专利。

        三人当初开的那辆乌尼莫克上,就准备了一个2百升的合成橡胶软体油罐。李衡直接仿造,并以同样的构造,按前世见过的2千升软体油罐造出了更大的成品。

        德国人在31年就发明了耐油的丁晴橡胶,先锋军搬来了一套相关设备及相关技术和人员,已经可以自己制造了。

        在46年先锋军就抢先了英国人一步,注册了部分涤纶的专利,并以此加上贴了部分钱,和杜邦公司交换了尼龙的专利生产许可。

        这些尼龙最初是用于生产子午轮胎中的帘子布,后来使用范围扩大,可制成尼龙布做骨架材料,才有了软体油罐的诞生。

        美国人一眼就看中了这种可收取折叠、轻便灵活的软体油罐,并引进了相关专利。

        先锋军和美国人还联合研制了一款一万升的软体油罐,只是先锋军用处不多,造价也高昂,同样不在此次会议讨论之中。

        俞大维做事,还是很让人放心。

        之前各地煤炭的运输也是他在负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