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不给日本人粮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41章不给日本人粮 (1 / 3)
        “看来三大产业的排序,还是有道理的。最基础的还是第一产业。有了第一产业维持一个国家国民的生存,然后才能谈第二产业让国家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的锦上添花。”李衡提起粮食时,也不得不承认农业种植的重要性,一点不比工业差。

        欧洲不少地区因为战争导致第一产业的崩溃,空守着大量先进的机器设备也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大量的民众饿死。

        在还没有发展到用机器化大生产可以大规模解决食物问题前,农业始终坐着第一产业的交椅,哪怕是非洲最为落后的国家,没有一点第二产业的影子,依旧能维持着原始古老的第一产业,维持着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生存延续。

        之前李衡还觉农业种植挤占了不少工业发展的资源,但现在他也不得不承认对现在的东联国来说,种植业始终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就像后世第一号文件总是与三农问题有关,赵易在建国前后首先抓的也是农业问题,首重粮食。

        于是,先锋军捏在手中的砝码不止是橡胶,还有粮食。靠着丰产的粮食,完成了一系列的兑换。

        这个年代,粮食可以说是无价的。

        一口粮食说不定就能救一条命,更不用说300万吨粮食了。

        在二战前,东南亚就是著名的粮食出口地,是世界上稻谷的主要出口产区。

        后世经常陷入贫困和动荡的缅甸在二战前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稻谷出口国,在三十年代,仅仅这一个国家年稻谷出口就高达300万余吨。泰国二战前的出口也常达一百万吨,排第三位的越南也是百万吨级的。若不是受到战乱影响,在先锋军如此重视的情况下,东联国粮食出口再翻倍都没问题。

        不过,稻谷进口却有些问题。

        欧美国家甚至是大量的殖民地主要粮食还是小麦玉米等,以稻米为主食的主要集中在亚洲。

        之前东南亚稻谷的进口国中有日本这样的大户。

        日本本来就粮少人多,在大量发展工业化后,粮食自产率更是严重不足,在没有侵略华夏前,粮食不够,不得不靠进口维持。

        抗战爆发后,日本人靠抢掠华夏和棒子国就能维持大部分了,才使得东南亚粮食出口回落。

        这种不考虑别国民众死活抢掠来的“进口”粮食,在41年的时候,曾高达436万吨,不止弥补了平常年份每年至少一二百万吨的粮食进口空缺,还让平时吃不饱饭的普通平民也受益匪浅。这也使得这些得到了部分实惠的日本平民更加拥护日军的侵略。所以要说日本普通民众无辜,先问问他们吃了多少华夏的血汗粮。这些带血泪的粮食不知道要饿死多少华夏人。

        平时,小气的日本人是不舍得花大量资金进口粮食,就算大量进口,普通民众中也很多是吃不饱饭。所以东南亚的稻米进口除了日本外,华夏和印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