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62章我真不敢保证 (2 / 3)
他现在最想的就是造枪。
先锋军武器一直没有统一。因为在泰国哨所的顺利,赵易本来打算一开始先以缴获的日式武器拉队伍,可惜在日军占优势的情况下,武器弹药补充都较困难。于是,先锋军的武器装备开始混杂,日械、德械、美械都有,缺少武器的时候,也不挑食,连远征军中装备的苏械武器,也都拿来就用。虽然后勤混乱,但现实情况下,只能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等到李衡带队来到了选定的根据地附近后,在有人有机器的情况下,李衡想统一武器规格了。
三人早就针对这个商量过好几次了,后世网络中也有众多的意见可以参考,关于先锋军未来武器的标准早有定论。
“丛林作战,不同于国内北方的平原战斗。平原上需要的是远距离射击,国内的工业水平也决定了弹药不足,和平原居多的欧洲一样,栓动步枪流行,而丛林中大多数是近距离交火,后世那么多例子已经证明了冲锋枪和突击步枪的作用更大。二战德国人的轻武器最犀利的就是机枪加冲锋枪。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模式来安排。”李衡当时提的方案就是根据后世一些网友的观点综合而来,
“机枪我们还是选择7.92毫米口径。国内弹药口径7.92毫米已经是主流了,弹药补给方便。从今年开始这几年,MG-42通用机枪绝对是最佳利器。还有捷克轻机枪,合格的国产货都比日本人的强,比美国人的轻机枪也强点。
日本人和美国人的机枪我们也用,主要也是弹药补给方便。日本人的可以战场缴获,尤其是6.5毫米口径,和步枪子弹通用,子弹补给最方便。现在我们队伍中就是以九六式机枪为主。美国人的勃朗宁M1918轻机枪,我不建议使用,虽然A1和A2型改进了很多,也很能适应丛林的恶劣环境,但2
0发的弹匣火力弱了些,不像捷克式,还得需要采用新弹药口径。我们步枪可以用国内主流的7.92毫米口径,也可以用三八大盖,机枪也跟着向这两种口径靠拢,最为适合。”
“M1919的A4和A6型机枪还是不错的,美国人援助的弹药也多。还有12.7毫米的重机枪,我喜欢M2HB。要说弹药,MG-42射速太快,太费子弹了,而且以后MG-42改成7.62毫米口径的MG3机枪不一样是经典吗?”李衡的观点,赵易和叶关都认可,只是叶关总会忍不住发出点不同的声音。
“M1919系列机枪作为轻机枪用太沉,A6更是枪管易热、换枪管麻烦、弹链容易出故障的败笔。”李衡嘲讽起叶关来,从来不会客气,“MG3用的是7.62*51的北约标准口径子弹,现在美国大兵的枪里还是7.62*63毫米大威力步枪弹。”
赵易插话道:“我们都知道美国人的德行,这些军火商只愿意给你成品。我们要发展自己的军工就不能指望美国人,尤其是我们准备图谋东南亚的情况下。我们作为华人,能在东南亚建国的时机只有短短几年。时间这么短,我们根本来不及研究自己的新
武器体系,只能捡现成的。国内对7.92毫米摸索了很多年,人才机器都是现成的,二战后德国人的大量武器和设备也可以利用。对我们来说,7.92毫米的机枪口径弹药更充足,应该是现在最合适的。当然,大口径机枪我也喜欢M2HB,性能好够稳定。”
机枪问题,三人都没了异议。
“总觉得美援不充分利用可惜了。我记得美国人塞给国内很多.45的汤姆逊冲锋枪。‘打字机’的威力,尤其是100发弹鼓,用起来真的很燃。再说M1911手枪很经典,停止作用大,对付那些不要命死冲的小鬼子再合适不过了。”接下来谈到冲锋枪时,叶关思维又开始跳脱了。
“战场上不要相信一枪就能打倒敌人的说法,太过迷信停止作用只会死的很惨。”李衡撇嘴道,“手枪我们又不是没有试过,就那后坐力稍远一点打不打得中目标都难说。我相信给对手三发子弹,总能打中一发。真要两三发打倒一个敌人,9毫米子弹已经足够。如果有时间我或许会研究10毫米,现在我们用9毫米最省劲。”
赵易带来的武器中,冲锋枪和手枪除了那把M29式0.44英寸左轮手枪,其他都是用了9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