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8章发动机产量不足 (3 / 4)
“为了制造这架歼-1战斗机,我们可谓是不惜工本,不少材料和零件甚至是从美国进口的。但要大规模生产,却需要重新调整一些生产工艺。短时间内,产量根本提不上去。”李衡遗憾道。
实验室出结果容易,手工作坊也不难,难的是大工业生产。
“发动机产量就是最大瓶颈。加上那些德国技工,在又加了一条生产线后,我们现在的产量也只能维持在10天一台的水平。再快就容易出问题了。”李衡苦笑道。
先锋军的技术力量只能维持一座发动机厂,就设在了万象。保密度极高的这座发动机厂,即便集中了从德国招揽的部分高水平技工,背后又有三十多家厂子为其提供零配件,也只能维持两条生产线。
“这个真不算少。我记得有个哥们说过,他们那边的厂子在五十年代生产涡喷5发动机的产量不过也就是三四十台。”叶关虽然不了解,交际却广,听了不少的八卦。
“我们现在才累计生产了11台发动机,以后发动机还得不断改进性能,产量一时也提不起来。”李衡摇了摇头道。
赵易沉默半天,才缓缓道:“时间我们耗不起呀。”
照这个速度,一年最多才积攒十几架双发战机,这还不考虑发动机的更换问题。
这点战斗机就算性能好,也会像二战的德国人那样,很容易被英法的数量给淹没,何况英国人也有性能不错的喷气式战机。
“手中没有一百架喷气式战机,心中没底呀!”赵易早早就说过这句话,可眼下英法不会给先锋军太多发展时间。从停战之日起,法国人就已经在准备着第二场战斗了。
“要是单发战机就好了。”叶关惋惜道。
单发战机只需要一台发动机,战机数量自然就多了。
“我们只有一种选择的话,无疑歼6更合适。”赵易坚持道。
当初的方案是三人一起商定的。先锋军的技术力量不足以支撑两种战机,而只一种战机的话,除去那些更加先进的战机不论,发展潜力更大的歼6无疑比歼5更合适。况且后世歼5战机早就没落,三人手中的资料还是歼6最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