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货币战争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00章 货币战争 (1 / 3)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

        ……

        聊完私盐专卖,白复又问起铸造新币之事。

        云雁影对邻席一人,道:“王兄,您是户部钱银司主簿,对历朝历代钱币史如数家珍,您给我们讲讲重新铸币又是怎么回事?”

        王江亭叹道:“自古以来,要想天下太平、经济繁荣,朝廷应尽量保证官铸钱币的足值,维持价格的稳定。

        大唐立国以来,官府铸造过两种铜钱。第一种是高祖皇帝于武德四年铸造的‘开元通宝’,每一千枚重六斤四两。

        ‘开元通宝’术语叫小平钱,即铜钱中最小单位,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一文钱”。

        第二种是则天皇帝于乾封元年铸造的‘乾封泉宝’。

        ‘乾封泉宝’则是一种当十大钱,即一枚‘乾封泉宝’抵‘开元通宝’钱十枚。则天皇帝当年铸造‘乾封泉宝’,本意是增加钱币数量,减缓钱荒。

        但事与愿违,‘乾封泉宝’铸成后,百姓纷纷藏匿‘开元通宝’钱,于是街市上仅剩‘乾封泉宝’钱,导致物价飞涨,大钱贬值。

        不法之徒见有利可图,于是开始私铸减重的‘乾封泉宝’,有的私铸钱甚至不到官铸重量的一半。于是出现了官铸大钱空耗财力,而私铸之人却坐享其成的局面。

        无奈之下,则天皇帝在‘乾封泉宝’启用不到一年之时,便下诏停铸,已经通行的‘乾封泉宝’钱与‘开元通宝’钱按一比一的比价等值流通。

        经此一变,则天皇帝余生,再也没有铸造过大钱。

        没想到九十多年之后,竟然又有人效法则天皇帝,冒天下之大不韪铸造大钱。

        更没想到的是,度支郎中第五琦大人这次不是为了缓解钱荒,而是要采取钱币贬值的办法,通过发行虚值的大钱,从民间聚敛财富,以筹集平定叛乱的军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