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举贤犯踌躇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举贤犯踌躇 (1 / 3)
        这对亲家勾结在一起,原本是各自一个大胆,现在合起来足抵常人七八个胆子。

        他们决定直接对皇帝“入手”。

        具体策略是,待到朱泚一万贯买马钱到位后,先用这笔钱去买更便宜更多的胡马,而后高岳就负责给皇帝上表章。

        表章的核心内容是:于陇州、凤翔、泾州复兴朝廷的马坊,来系饲每年回纥送来的,耗费皇帝大量绢布可在禁苑内园里又养不好的那六千匹战马,当然马坊的掌控权要落在高、韦二人手中。

        这样既可减轻禁苑内园的无谓消耗,又可让边军获取大量的良马。

        这其实不是缺马不缺马的问题,而是如何把买来的胡马转化为真正战斗力。而不是把它们活活养死养废的思维问题。

        计较已定,高岳便告辞了韦皋的家宅,向百里新城而去,开始筹备此事。

        同时到了秋季,各地两税里的“上供部分”源源不断地送抵京城。皇帝李适欣喜地觉,合并课户、不课户,及土著和客户后,给各道、各方镇统一制定纳税标准,百姓民众的负担轻了,朝廷的收入却显著增加了:现在朝廷掌握的两税钱户有三百余万,该年所得钱物总额为三千余万贯,其中按照“三分原则”。。留节度和留州的有两千余万贯,送给京师的有九百五十万贯,如加上另外所征来的青苗钱,中央国库所得为一千零八十九万贯;而该年所得的斛斗米,总数为一千六百余万石,其中二百万石送到京师,一千四百万石留存各地。

        为什么在钱财方面,中央所得和地方所得比例为1比2,而斛斗米方面却有1比7呢?

        除去各地方镇对上缴斛斗米态度不积极外(钱财是身外之物,米粮才是性命根本),更多还是中央考虑到各地随时会出现的水旱灾害,和转运的高额耗费,便把大部分斛斗米留在地方仓库以备赈济救灾所需了。

        当然这一千零八十九万贯钱(布帛也折算进去了)。。还不包括盐利,而是单单的两税钱而已。大历末年,全天下的总财政收入大约是一千二百万贯,其中盐利占据一半,那么朝廷在赋税上的所得也就是六百万贯,故而这两税法一实施,赋税这项急增长了八成多。

        另外,大历年间的赋税所得,是通过残酷的赋敛实现的,现在两税法下民众的负担相对减轻不少,中央所得却增加很大(其实是中央将原本地方的利益给夺来),两税户平均一户承担的税钱也就十贯多一点儿,而之前按照独孤及的统计,他在舒州为刺史时,课税户里哪怕是最低等的,一年也要负担四五十贯钱。

        李适非常欣喜,很快白麻宣下,将杨炎进位为中书侍郎。

        就在杨炎兴奋非常,准备找机会制桂管的刘晏于死地时,皇帝的另外道白麻也宣下——卢杞,接过了门下侍郎、平章事的位子。

        接着在紫宸殿内,李适直接问二位宰相,尚缺位御史大夫、平章事,两位可推举合适的人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