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 风雨之端 第二十三章 赠人一剑 (3 / 4)
“对啊对啊!这群人看起来就像强盗歹人之流,简直欺人太甚。”
对面见状,纷纷提起武器,似马上就会冲上去,叫嚣道:“来啊!不教训你们一顿就不知天高地厚。”
眼看冲突马上爆发,看起来都是游学士子的一方却有一年轻士子越过人群站在最前,这人衣着朴素,相貌也说不上如何出彩,他脸色自若如常,平和地道:“敢问各位可是要无视道理,弃掉最重要的礼?”
那瘦猴闻言嗤笑一声,正待出声嘲讽,却被一人伸手拦住了,瘦猴回瞪一眼,看到是谁后缩了缩脖子,后退几步。这人身着一件文士长衫,中年模样,相貌端正,看上去似一位沉静儒生,却站在了更符合他气质一方的对面,站位仅次于这方人的老大,他也向前一步,对上了说话的年轻士子,反问道:“何为道理?何谓之礼?”
年轻士子沉声道:“很简单,扪心自问,一个人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就是道理。”
年轻士子说着,再向前一步:“至于礼,前朝至圣用八个字阐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觉得可用一句话更具体地概述,礼,即是人与人之间的一根线,君与臣,父与子,更多的有兄弟姐妹,主仆心腹,同僚袍泽,远亲近邻,素不相识或萍水相逢,点头之交或忘形知己,包括现今站在这里你与我之间,全都有一根线,不论这根线是长是短,是粗是细,是黑是白,它都有存在的必要。无视了道理,或许只会良心难安,但若把这根名作礼的线丢弃了,别说是人,和禽兽又有什么区别?”
“话倒是一套一套的。”一直恭听的中年儒生连连冷笑,“无风无雨的庭院花朵自然有资格说出这种话,你可知安西道曾两年大旱,下属三州多少村县颗粒无收,民众流离失所形销骨立?十三年前淮河中游决堤,淹了多少村庄田地?你或许又会讲这是天灾,人力不可改,那我再说人祸,安西大旱时洛阳天下粮仓裕和仓大批粮食走驿道紧急运往旱地,若粮能到,百姓虽然苦是苦了些,但也不至于饿死那么多人,可一路经贪官腐吏之手,轮番克扣,最终分发给百姓的仅不到十之一二!再说那洪水决堤,若不是主持修建大坝的官员偷工减料,中饱私囊,且吃相太过难看,那条保护苍生黎民的坚实防线怎会一年不到便轰然垮塌!那句寒门士子的泣血之言,你莫不以为是句空话?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
中年儒生原本还比较冷淡平和的语气越说越激动,仿佛眼前又浮现起那些曾亲眼见过的人间惨象,到最后目光狞然,声色俱厉。
“礼有什么用?能填饱肚子还是能暖体蔽身?若是能做个太平人,谁会去当一条乱世犬?”
周围看客早已被双方剑拔弩张之势惊走,听到这番话的人就只有对立两拨人马了,似贼匪这方想必平日里听中年儒生讲过不少这类话,此时皆一脸淡然,不以为意,而对面除领头老者和寥寥数人外,脸色都有些难看,因为中年儒生说的这俩事,以他们的身份也略有耳闻,对这番话,他们心底竟有几分认同。
年轻士子环顾四周,众人神色尽收眼底,他顿了顿,朗声说道,“那些尸位素餐之辈正是因为不懂理,不守礼,才会祸害黎民百姓,你现在的身份,我不提,但你看你做的事情,和他们又有什么区别?你不过是在偷换概念,为你所行之恶寻找一个借口罢了,若真是有心之人,何须说着大义凛然话的同时做那般下作的事?”
“确实,如今我不过一介贼人而已,身份隔阂等于鸡同鸭讲。”中年儒生摇摇头,意兴阑珊,“但道理这种东西,不是从圣贤书本上看到,记下,就能真正明白的。我这些话也不算白说,若你以后某天经历了许多,有机缘记起,能仔细思考一番,便值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