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灵隐禅悟(下) (5 / 11)
“多谢师傅。”景幻雪示意大家,一起朝着灵隐寺的正门走去。
穆无双看着四周,但见青山含翠,殿宇雄峙,云气环绕,时有仙鹤几只,长鸣飞过,在空中盘旋不去,如同仙家灵境,令人心生敬仰,于是冲着景幻雪低声说道:“师傅,我看这里的感觉倒是很像仙境呢。”
景幻雪笑着说道:“你有这样的感受并不奇怪,当年,曾有一位诗人,叫宋之问,他来到灵隐寺之后,诗兴大发,做了一首传唱千古的好诗《灵隐寺》——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穆无双还是第一次听到文字这么优美的诗句,不禁心神一荡,看着此间的林木耸秀、深山古寺和云烟万状,不由得出了神。
老二耿仲平看着周围的一切,倒是越来越反感,一个劲地唉声叹气,暗想:“这要是进了灵隐寺,恐怕就要过着和尚一样的生活了,想一想,都觉得这里的一切都让自己那么绝望。”
老大麦重礼看出老二耿仲平的心思,低声说道:“二弟,不要沮丧,等到他们走了之后,咱们看看有没有机会,可是逃出去。”
“真的吗?”耿仲平听到这里,觉得希望还是存在的,于是顿时兴奋了起来。
众人接近灵隐寺正门的时候,穆无双忽然问道:“师父,这个寺庙为什么叫灵隐寺呢?”
景幻雪笑着说道:“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以前这里不叫灵隐寺,而是叫灵鹰寺。相传千年以前,有一座笔架山,笔架山左侧,是块凤凰朝阳地。原先这里荆棘纵横,荒无人烟。后有一吴姓僧人在山后住,依靠打柴种地为生。一天,这位吴姓僧人在笔架山丛林打柴,因为天热,就将僧袍脱下,挂在树枝上,又去忙活。忽然,一只大雁凌空而下,将袍叼走,向南飞去,至灵隐寺落下。那个吴姓僧人见状,自然不能舍弃自己的僧袍,于是向南一路追来。来到此间之后,但见这里绿树森森,翠柳成荫。绿影婆娑之间,一岭土坨南头北尾;前饮碧水绿荷,后交浮菱青湖;左右两侧隆起两扇翼状土丘;整个地貌有如巨鹰卧地,那吴姓僧人立即轨道,朝天叩拜,感恩此举乃是神灵指点于他,遂于此焚香祷告,搭棚立寺,故名灵鹰寺”。
“那后来怎么又叫灵隐寺了呢?”穆无双继续问道。
景幻雪笑着说道:“这里建寺之后,香火兴旺,庙宇初具规模。传至碧钵和尚时,寺内有僧人一百多人,耕地两百多亩,牛十余头,水井十多口,影响到上五府、下八县。幻唐贞观年间,有一天,碧钵大师在寺内说法,大将军尉迟恭受朝廷委派前来平叛剿匪,路过此寺,见寺庙巍峨庄严,井井有条,就想进庙朝拜神圣,祈祷发愿此去征讨如能平妖剿匪,一定禀告皇上,拨款重修庙宇。后来,尉迟恭果然一举平息叛乱,班师回朝后,尉迟恭立即禀奏皇上,获得幻唐天子李世民的准奏,还钦命灵鹰寺改为灵隐寺。”
“师父,你可懂得真多呀。”穆无双对景幻雪学识的渊博非常赞叹。
四龙三凤倒是觉得这里十分拘束,不如在盘龙岛和中原做杀手的时候逍遥快活,可是无奈被景幻雪押来到此,只能自认倒霉,听凭发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