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箜篌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 箜篌 (1 / 4)
        “箜篌?”

        梁翘柏若有所思。

        箜篌失传了。现在人们用得最多的箜篌,是近代大师们依照西方竖琴,仿制而成。

        所谓的雁柱箜篌,无论是个头,形状,还是音箱,都和竖琴莫名的相似,就连演奏手法,也是脱胎于竖琴。也就现代箜篌的双排琴弦,能看出二者的明显差异了。

        建国后,部分音乐人致力于复原箜篌,或者改良箜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历史上扬名的唐箜篌和明箜篌,却一直没有仿制成功。

        岛国正仓院保存着唯一一件唐时期的箜篌,是大唐箜篌最后的荣光,后来那边依据残片仿制了一件,现在留存于国立博物馆。

        着实可惜,我们自己国家的乐器,最后要到国外才能看到真迹。

        洛天当时看《闪光少女》,对民乐不太了解,竖琴出场的时候,还以为箜篌被策反了。后来了解了,才知道那是竖琴。华夏的箜篌,早就失传了。

        现在流行的,不过是依据竖琴仿制的现代箜篌而已。

        现代箜篌,只有一百多年历史。

        查阅资料,不难发现,华夏的箜篌,有三种。

        第一种是本土的卧箜篌,类似于琴瑟,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里有记载:“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后来,传到东瀛,被称为“百济琴”,传到半岛,被称为“玄琴”。

        第二种是西域传入的竖箜篌,本土化后,成了“唐箜篌”和“明箜篌”的样子,唐朝诗人李贺就专门写诗称赞,明朝仇英所画的《汉宫春晓图》,里面就有竖箜篌的身影。

        第三种是传自缅国的凤首箜篌,因为琴头饰有凤首而得名。凤首箜篌的构造,和竖箜篌区别较大,最明显的就是琴弦和音箱的位置诧差异,它的音箱在下面,竖箜篌在旁边。

        凤首箜篌,多用于宫廷奏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