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夔州感怀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夔州感怀 (1 / 4)
        三人一行一路向南,且走且停,沿途风光无限,倒也不胜快意。每每遇上景色宜人处,文庭山总会兴起吟咏些佳句名篇,再配上一酒壶当真潇洒无比。唐梦蝶无限崇敬之余却总能点出一些独到见解,令这满腹才气的老儒士也不禁刮目相看。一路上,石头沉默少言,却时不时语出惊人,引得二人要么哈哈大笑,要么目瞪口呆。一致认为:这小子不是傻,是思维想法异于常人。一路走来,文庭山有这两个小家伙作伴,也颇感有趣。石头和唐梦蝶也越走越近。

        慢慢的一路上能遇上一些行人。一打听,三人已进入夔州路地界,且离官道不远,上了官道约摸两三天的光景便可到夔州府。

        “庭山伯伯,您上次经过夔州白帝城有所感悟而创出这惊世剑法,这次再过夔州又会有什么新的感悟?”三人来到夔州城楼下。大略修缮过的城墙依然显得斑驳萧索,似历经沧桑的老人,虽努力仗拐挺直腰身,却也不免气力不支。

        “傻丫头,感悟并不是说来就来,而在于人的内心,心有所思,便有所感。我现在只想着先找一处酒楼,好好享受美酒美食。酒足饭饱之后再慢慢感悟。”

        “师傅,为什么当地百姓都称这夔州为鱼复县?”

        “夔州乃是古夔国旧址,历时千年,名字也是几经变迁,时至今日复以‘夔’为名。又有许多民间传说,最有名的就是楚人屈原。当时屈原主张楚国‘联齐抗秦’却受奸臣陷害,遭贬官放逐。后国破家亡,悲愤至极,便投汨罗江而死。汨罗江有一条神鱼十分同情屈原,便张口吞下屈原的尸体,从汨罗江游经洞庭湖,而后进入长江,再溯江而上,送屈原回故乡秭归。当神鱼到了秭归,百姓们用到江边,失声痛哭。神鱼亦深受感动,流下了眼泪,泪水模糊视线,不知不觉过了秭归。还继续往上游,直到撞上瞿塘峡的滟滪堆,才猛然醒悟。神鱼急忙掉头往回,复将屈原的尸体送回秭归。因此百姓都称此地为‘鱼复’。”文庭山心里隐隐有些不安:早年经过这里,如今重回此地,莫不会是应了这“鱼复”二字?

        “神鱼感忧出三水,英魂千里望秭归,古来几多文士叹,一曲悲歌半江泪。”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皆感怀屈子,而又有多少读书人能如屈子这般宁为玉碎,成仁取义。眼见大厦将倾,山河即倒,当世读书人能有几人不折腰。

        “师傅,你说什么?”

        “我在想,我一生读书,所为何求?”

        “有人读书为能识文断字;有人为光耀门楣;有人为货与帝王;有人为继承学时,传扬后世。庭山伯伯您呢?”

        “百年前儒家圣人横渠先生认为读书人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若人人都是这样,那这天下当真是开万世太平。”

        “所以,这只能是一个过于美好的愿望罢了。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为天数?我认为是在人心。人心久安则动,动而致乱,乱则思定,定而致安。人心难定,何以为天地立心?何以为生民立命?何以为往圣继绝学?何以为万世开太平?且这天下不过是一些人的棋盘,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剧台。谁都想为自家开万世太平,可悲的是这天下众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师傅,你说这些我都不明白,但我不希望自己苦,也不愿意别人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