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成为天才的原因竟是想吃猪肉?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序章:成为天才的原因竟是想吃猪肉? (3 / 4)
        金融崩溃,农业浩劫,科学无法揭开这个谜团,甚至老是和科学持相反意见的宗教徒唯恐天下不乱,他们说:

        “报应,报应。”

        但是这已经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了,没用几年,其他肉类取代了猪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世界重新恢复了秩序,宗教人士的观点在这个科学创造了无数奇迹的世界被扫到了一边,而科学家也承认自己暂时的无知,他们说:

        “现在解不开这个谜团,是因为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但未来一定能解开。”

        猪成为了动物园里的保护动物,但因为猪的绝后,它只会一天一天的减少,直到从地球上消失,这个物种最后只会停留在人类的记忆里。

        公元2050年,距离未解之谜的发生已经过去了十六年了,现在世界上仅剩下不到一百头猪,它们的年龄相当于人类的一百多岁,而死亡就在它们眼前。

        本着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猪的原则,何拉在得到大洋国最高学府语言学博士学位后,马上申请了东国大学的编织学专业,作为一位猪肉爱好者,他有一个朴实无华的梦想:

        “我一定要让猪这个物种重新开始生育!”

        他可不是想为了科学做贡献,他只是因为嘴馋而已,童年时母亲拿手的糖醋排骨、鱼香肉丝、东坡肘子…他可谓如数家珍,那是他一生都忘不了的味道,谁能想到,一个吃货简单的愿望却催生出了这个世界上年轻有为的编织学新星。

        什么是编织学?

        三十年后,人类社会的科学又得到了长足发展,原因就在于人类终于发现了物质的最小单位,比夸克还要小,科学家把它命名为“無”,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蓝鲸和蚂蚁,细胞和病毒,泥土和钻石,云彩和河流,把它们切分到最小,都是由这个叫“無”的最小物质构成的。

        基于这种理论,那么任何物质都可以实现相互转化,在探索这种理论安全可靠,有可能被人类掌握之后,一种名为“编织”的技术诞生了。

        所谓编织技术,举个例子,就像砖头只要够多,人类可以任意搭建出自己想要的形状,而“無”就是这种砖头。

        在构想中完美的编织机器里,A物体首先被解构为这种最小物质单位,人类得到了一堆“砖头”,之后人类再按照自己的需求将这堆“砖头”码成自己想要的形状,于是B物体就这样诞生了。

        理论上用这样的技术,只要“砖头”的数量质量相同,一堆泥巴可以编织成钻石,水可以变成铁,随处可见的石头甚至都能变成黄金,这听起来确实很荒唐,一般人都不会相信,但是编织学最前沿的理论已经初步证实了它的可能性,甚至在一些小实验上取得了成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