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主政者(一)
主政者是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因为他控制并深刻影响着很多人的生存、发展。今天想简单聊聊平常看到、听到或接触到的一些南昌主政者。
由于现实中有很多级别的官、不同系统的职务,所以在此简化,只浅谈书记和市长的角色。
我硕士毕业后,应聘进入南昌本地一家媒体,做记者。一开始跑经济口线(挖掘经济类新闻),当时主要对接财政、邮政、供销等几个不甚热门的单位。热门的像发改、工信、城管、建设、教育等,都在我进入之前,已“名花有主”了。当然,出去找新闻,也不完全只能画地为牢,但基本还是以不跟其他人的口线冲突为宜。
后来,可能因为我口线上的新闻少,加上自己老实本分,就被叫去和部门领导共同跟市长的每日新闻动态。
这种业务,大致做法是,前一晚接到领导通知,次日几点要到市政府南门(或其他地方)集合,随车去某处调研,或到某个地方参会。第二天,准时到达后,与部门领导汇合,还总能见到电视媒体的同行(也专门跑市长新闻),然后一块踏上行程或者在会场做记录。
期间,我们会向现场的工作人员要相关文字材料,重点记录哪些省市主要领导参加了,更重要的是,要用录音笔或笔纸作记录,对领导讲了什么心里有数。
活动或会议结束后,就立刻赶回单位办公室,整理笔记,重听录音,然后理顺文字,再按照时政新闻要求,改写成一篇新闻稿,发给部门领导看。审定后,这才算是交差过关。
在我们笔下的市长活动,是严肃的、规范的。呈现在第二天早上出版的新闻中的内容,就是一段800字左右的新闻,有时配上一张图片(电视节目则是视频)。我们以描述为主,必须确保政治正确,必须把相关事情的主要方面考虑清楚,以文字的形式表达清楚。
实际上的市长活动,可能是活跃的、灵活的。这要看市长的风格。因为在会议或活动现场,相关部门都会事前做好工作方案,依照惯例,明确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等等。但关键还是市长临场的要求和表现。通常,市长会按照方案次序来,偶尔也会不一样。
比如,若开会,政府机关的人会给市长提前准备好讲话稿,但市长可能在发言的时候,不完全照着读完,而是自己想到了几个方面,就表达出几个意思。
又比如,在外面调研时,新闻中呈现的只是市长在点位上的工作片段,但在调研途中(车里)、调研现场,还发生着很多市长与属地或市直部门领导的对话。这些对话或讨论问题,或简单说笑,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谁大听谁的。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