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罂粟花遍野为谁艳,何家庄门庭… (4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回:罂粟花遍野为谁艳,何家庄门庭… (4 / 5)
        那老婆子一听,哪里顾得上其它,只要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再能给点吃喝,当时就松了一口气,瘫在地上了。

        地震致使道路和住所毁坏,使得这里的人生存艰难,都快到了路断人稀的地步。但受灾的严重程度,与地震中心附近的地方相比,那可要轻得多。因此就有好多的逃难者蜂拥而至。看到这里的情景,虽是千沟万壑,但觉得山体还算平缓,土质松软,沟道两岸土地平整,山沟梁峁星星点点,花花绿绿。

        虽说这地方人烟稀少,不乏善良之辈,凡是张口讨要,总能得点残汤剩饭。还有古庙书院完好无损,暂且空置无人,破窑烂洞到处都是,还是个安身避难的地方。

        地震不仅造成了人畜动物的伤亡,而且重塑了这里山川地理的形态。当时的人们清晰地记得,二十多年前这里连续降几天大暴雨,整个关川河流域洪水泛滥,造成了好多悬崖垮塌,山坡走形。歇马店这地方也不例外,洪水漫溢。把这周围的山坡耕地,冲得坑坑洼洼,窟圈冲沟到处都是。

        当下这次大地震更是凶险,山体到处开了口子。到了夏天,天降大雨,一不小心,涝坝决口,水流倾泻。像天斧一般,把李老大家院子西面的一块土地,直接从中间剁出一道深沟。涝坝干枯,形成了一块滩地,后来人就称作涝坝滩。

        一时间,沟道两面山坡,被水冲得支离破碎,大小冲沟不计其数。南来北往的道路被毁,阻断了河道南北两岸,上下河段的古道交通。泥滩北坡大范围的山体滑坡,塌滑山体直接涌向河岸,在泥滩北坡上形成一个山嘴,后山根就出现一个好大的弯道。后来人们给这弯道起了个名头叫大湾,前面滑坡山体上又修了道路,名叫大路。

        再说这道家,自何家遭了大祸以后,鉴于亲戚道理,落难人家,道老爷对儿媳妇的娘家人何家,那可是格外关照。时常打发三少爷带着婆娘,一起到何家看望,帮忙照顾,不在话下。

        且说这一日,三少爷两口子来到何家,一见何家门上一大帮婆娘娃娃,挤在庄子外面的一个窑洞里,一看行头就知道是逃难的人,也不去理视,就开始叫门。何家的婆娘出门一看,妹夫两口子来了,热情地迎着进门。进门之前,三少爷的婆娘就问:“嫂子,这窑里蹲的是谁家的人?”

        何家的婆娘就回答说:“东边地方来逃难的。”妹妹一看,还有两个中年男人,面目消瘦,相貌趁常,体型匀称,正当年华,估计干活还没有问题。但何家娘家的男人们都没了,妇道人家留住些杂人,觉得不太合适。就给三少爷说:“能不能打发了。”

        三少爷一问,知道这小脚人家,已是精疲力尽,几个娃娃还蛮心疼,又可怜吧唧的,难以忍心无情寡义,也不好立即打发。就干脆问这老婆子说:“到我们家做长工去愿意不。”

        老婆子听说当长工,那可是巴不得的事,只要有个安身的地方,两个儿子做些农活没有问题,自己和两个儿媳妇干啥都成。要不然这样下去,连饿带累,恐怕还是个凶多吉少。一个难拥家族就这样,暂时被道家收留做了长工。

        再说这逃难的两个男人,祖上姓牛,是兄弟俩。老大叫牛德仁,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老二叫牛德义,带着两个女儿。地震之后,家中房子和窑洞被山体埋没了,老小人口失丧好几个,救出来的就开始逃难。

        自从给道家做了长工,时常按道家的规矩干些农活,同时还要受道家的安排,帮着何家干些体力活。牛德义的婆娘因地震的时候,埋在土里救了出来,身子受了委屈,落下了病根,加上长时间逃难,过于劳累,没过多长时间,就见无常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