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七回:内当家顾虑身后事,店主人难忍… (4 / 5)
大家听着,都明白老太太要催着分家过活的事,还有这讨债的事,都不敢吭声。
老太太接着交代说:对小辈的要严法管教,督促叫他们都要好好念书,以后有余力,让女子们也去念点书,不愿意缠脚的就不要再缠了,一来行走方便,干活也麻利点,也省得受罪。即使遇上土匪恶人,也能跑得快点。
以后家中所有自己能干的活,都自己干,不要过多地雇佣长工和家丁,需要时雇点短工也行,这样也省得些是非。至于分门别户的事,我早就说过,内官的就由老三去摆弄去,这里的庄院各家都有了,地产你们弟兄几个平分,以后各家之间,亲弟兄好算账,相互关照点就是了。
老太太交代了后事,其他人都还没有吭气,老五就说话了。大意就是说,自己不念书了,也不要婆娘,只是跟老太太一起过就是了。
孙子家梁抢着说:“五爸不念了,他们都在别的地方念书,这里就成我一个人了,给我找个婆娘和我一起念书,大家听了一阵大笑。”老太太哄着说:“你还没有到找婆娘的时候,等你长大了,给你多找几个婆娘。”
大家听了都笑着说:“婆娘是生娃,做针线,做茶饭的,不是陪着你念书的。”
家族众人见无其他事,便各自回屋去了。老大就留下来,给老太太私下说:“老五的媳妇是换头亲,我那女儿还没有到出嫁的年龄,人家的女子也不嫁,只有等到年龄了再办。
雇长工的事,现在叫徐匡子料理,他觉得需要就雇,不需要的话,到农忙的时候雇几个短工也好。至于娃娃们念书的事,就看他们的造化。要账的事,只能是谁的手脏谁去洗,谁害病谁吃药。”老大说完后就离开了。
老太太交代完这些事,也得到了老大的应承,虽说还有好多的牵挂,但觉得心中轻松了好多。累了一整天,随后便扫炕铺毡,拉开被子和几个孙子孙女一道就睡了。谁知这一觉,不知睡了几世几代,再也没有醒来。
第二天一早,大一点的都起来上学去了,小一点的醒了以后,看见老太太还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熟睡着。原来一位名扬方圆几十里外的老稳婆,放弃了心中的所有牵挂,寿终正寝。
一时间,家中男女老少皆知,都有说不出的伤心。庄前院后,屋里屋外,一片悲哀之声。庄上人听到了,无不呐喊。那平辈的人,想起素日和睦可亲,小一辈的觉得平时慈爱,以及家中雇佣帮忙的老小,想她时常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方圆有过交往的人,闻讯都奔来吊丧,经庄上人帮忙,在老爷的墓旁边安葬了。
当时年长点的人们,都知道这老太太,原是通渭地方,一个大户人家,书香门第徐家的女子。祖传有一套给小娃看病的绝技,自身的德能品行,修养的和善大气,被这里的人们所公认。
曾经凭着德行和手艺,不知挽救了多少妇女和孩子的性命。当时不知有多人家,还惦记着这位救命之人。估计多少年以后,人们能看到的,只是一块留在地里,稍微隆起的一个土堆。谁也不曾记得,更不知道这土堆下面,到底是姓甚名谁。也许再到后来,连这土堆都消失地无痕无迹了。
老太太在世的时候,老大虽是当家但不做主。当下这个家的担子,全部要落在当家人的肩上了,老大心中开始有了负担,心想当家就要做主。
先是谁来照管这些娃娃们,按规矩自然是由大房头家的照管。其次就是叫几个侄子到泥滩私塾去念书,互相有个照应。再就是叫老三尽快催要赊放在外面的账。至于女子们放脚念书的事,觉得还是不成体统,根本不在考虑之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