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1 / 7)
意外受于间临终重托,成了越国于学的使节,前往齐国参加诸子百家问学,李孟元深感责任重大,只是着诸子百家到底是些什么学问,他却不太清楚。
问学,是一种考校学问学术的方式,有些类似与论文答辩,一堆人提问,你来回答,通过回答问题的深度,来鉴定你的学问、学术是否被诸子百家认可,成为诸侯学。
成为诸侯学后,便可以在一国被封为国学。
于学在越国虽然是显学,却非越国国学,若是此次问学,被诸子百家认可,那么越国就有了本国国学。
李孟元仔细梳理了一下于学,发现他在学术宗旨上接近荀子的儒家学派,主张人性本恶,天道无常,主张后天教育,改天换地,远鬼神,敬圣贤。
宗旨虽好,但是迫于知识匮乏,却提不出有效的方法,如何教,如何改天换地。
但这些对于李蒙元来说却是小事,哲学的体系在他梦中的世界是比较完整的体系。
他想了几日便解决了于间一生也无法解决的问题,随便也纠正了一些于学中过于偏执的错误。
众弟子跟李孟元辩论。
“人之初,只知索取,饿则哭泣耍泼不休,全不知父母之辛苦,岂非恶?”
“饿则想食,此人本性也,如何论之为恶,若此为恶,民以食为天,又作何解?”
“所为办法,便是格物致知!”
“如何格物?”
“所谓诚心正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