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黄鹤一去无踪迹 (1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章 黄鹤一去无踪迹 (1 / 7)
        姓刘的年轻人恣意狂放,轻飘飘一手棋拍在了棋盘的正中央,那里有一个圆圆的星位点,这处位置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它叫做“天元”。

        在倭国的围棋历史上,三三、天元这两处被视为开局时的禁手,职业棋手是绝不允许在下第一手棋时往这两处落子的。

        因为他们的围棋理论认为,三三过于偏重实地而失去了发展潜力。

        至于天元就更不用提了,即围不了空又与取势毫无关系,存粹是浪费先手之利。

        这种观念在倭国的职业棋士的观念里根深蒂固,视为不二法条遵循了几百年。

        直到1933年10月6日,旅日的一代围棋大师、曾统治倭国棋坛十多年、将当时的倭国所有超一流棋手降为让先的吴清源大师,在挑战倭国围棋第一人本因坊秀哉时,走出了惊世骇俗的第一手三三、第二手星、第三手天元之后才有所改观。

        这局棋被称为世纪大战,本因坊秀哉在当年被倭国棋坛奉为神一般的存在,是不可战胜的神话,棋院授予他“终身名人”称号。

        而年轻的吴清源是旅日华人,时值倭人计划侵吞满洲前夕,这局棋受到倭人万众瞩目。

        吴清源一路保持优势,倭人不顾脸面屡次在局势落后时提出“打挂”,就是棋局暂停,然后召集秀哉门下众多优秀弟子齐聚,与秀哉共同研究棋局变化,想出对应之策后在提出继续对弈。

        就这样,吴清源依然保持着优势。

        当弈至159手时,倭人又采用一贯的拖延策略再次请求“打挂”,回去之后集数十弟子之力研究,由弟子前田陈尔想出一手妙着,白棋第160手打入黑空。

        棋局解封再次续下,秀哉如是落子。吴清源毕竟是一个人,面对集体智慧的结晶终究差了一筹,应对的不是最佳着法。

        六十余手后,白棋第160手的威力显现出来,起到了关键的接应和引征作用,最终此局历时四个多月结束,吴清源以两目惜败。

        这局棋结束后,倭国人自己都觉得没面子,修改围棋规则,从此在正式比赛中,一局棋必须在当天下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