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那些年那些事儿(三)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8章 那些年那些事儿(三) (1 / 3)
        得知赵先生牺牲的消息,孔庆祺当天就离开了太原,一路辗转多地,靠着镶牙的手艺维持生活。

        在河北石门(现在的石家庄)结识了谈爱竹,成婚之后来到甘肃兰州,在这里安下家来,继续干自己的老本行镶牙买卖。

        任谁都想不到,在兰州的这段生活,差点给孔庆祺带来了灭顶之灾。

        孔庆祺在兰州生活期间,结识了一个姓李的杂货店展柜,我们权且称他为李掌柜。

        这个李掌柜四十来岁,其貌不扬,瘦小麻杆,操着一口兰州话,应该是本地人。

        孔庆祺烟瘾大,做镶牙的活儿酒精的用量也大,和李掌柜认识后图他的东西卖的便宜,就来往的多一些。

        1949年三月左右,有一天李掌柜来了家里,愁眉苦脸地说买卖开不下去了,眼看着就要打仗,他想举家南迁躲避战乱,但是有件事想麻烦孔庆祺帮忙。

        孔庆祺问他是什么事,李掌柜说,他把店连同店里的积压的货物都折给他的兄弟了,他这个兄弟在湖南,让他儿子过来接手铺面。

        现在李掌柜已经定下了南迁的日子,他这个侄子还没到,他没时间再等他了。

        他想着让孔庆祺帮着照看几天铺子,等着他侄子来了把铺子交接给他。

        孔庆祺是个好友豪爽之人,就应承了了下来。

        李掌柜交给孔庆祺一封封好了的信件,拜托孔庆祺见到他侄子后,把信交给他的侄子,信里面交代了一些杂七杂八的琐事,与货物的数量价格,账务有关系。

        他知道孔庆祺不识字,给了孔庆祺一只没有钢笔帽的钢笔,告诉孔庆祺笔帽在他侄子手里。并且说了他侄子的年龄身高相貌,让孔庆祺见到来人体貌相符,再把钢笔跟来人的笔帽对上,那就一定是他的侄子,把铺子交接给他就行了。

        孔庆祺把事情应承下来后,李掌柜千恩万谢离开了孔庆祺家。第二天上午过来带孔庆祺去交接了店铺,请孔庆祺吃了饭,然后他就带着家眷离开了兰州。

        大约四月中旬,一个二十多岁的男青年来李掌柜的铺子里找到孔庆祺,说是李掌柜的侄子,来接手店铺的生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