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收买(中)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13章 收买(中) (2 / 4)
        他这个想法,就算到了天津府,眼看着郭宁兴致勃勃地操练水军军官,依然没有变化,反而还鼓起勇气,准备拿钱解决问题了。

        天下皆知郭宁粗猛,是个凭借武力上台的草莽豪杰,贾涉却在郭宁面前大谈特谈他开矿铸币的生意经,想要靠着六十万贯铜钱的暗中交易,在两国之间形成某种默契。

        这可不是某种话术……郭宁再三确认过,贾涉是认真的。

        换了任何人,都不可能对郭宁说这些。因为这种做法,放在一个勃兴势头明显而武力强横的政权面前,形同收买而收买的价码又似乎不高,很有可能他们一开口,就被暴怒的郭宁喝令拖出去宰了。

        好在郭宁虽然出身草莽,想法却没有停留在草莽的层次。

        他自起兵以来,在军事和地方管理上,始终依赖军户和荫户的两级体系。这种制度会造成一大批的基层军事贵族,仿佛汉时的良家子,唐时的府兵;再把标准放的松散些,其实和女真人的猛安谋克、蒙古人的那些千户百户的体制也有共通之处。

        如果郭宁脑海中的那些记忆碎片无误,大宋和大元之后继之而起的大一统王朝,有曰明,有曰清,它们营建起家武力的套路依然如此。

        这种基层军事贵族单以自身的经济条件,即可保障必须的装备和训练水平,进而也能在相当时间里保障军队战斗力的下限。

        军人直接掌控相当规模的土地产出,又排除了官僚体系的盘剥和压制。有恒产所以有恒心,保障了军人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也就等于保障了他们的战斗意志。

        当年郭宁在河北聚数百溃卒,就据此向部下们做出承诺,并制定了占据山东,逐步分配田亩,设立军户的计划,所以耶律楚材才会与郭宁一见倾心,认为郭宁胸中丘壑仿佛天授,从此跟随。

        这种制度,确实是历代以来混一天下的不二法门,也是只有非凡人物才能认识并贯彻的屠龙之术。

        在大金国腐朽不堪而蒙古军刚迈出草原、尚未臻至极高水准的情况下,这样的军队再配上足够勇猛的骨干,已经足以横行天下。

        郭宁盘算过,既然蒙古军已然向西,正好便是己方大肆扩张的窗口期。就用手头这十几万军队,一口气横推了大金的半壁江山,然后饮马长江,拿下宋国。最后再回身去继续对付北面的蒙古,顶多捎上一个西面的夏国。

        这是很可能做到的。越是经验丰富的武人,越能理解十几万训练有素的军队代表什么,同时代的金军或者宋军,在他们面前顶多只能算有组织的武装农民,郭宁率领部下们屡次以少胜多,其实并不特别艰难。

        按照史书的记载,当年大宋的太祖皇帝以殿前都点检的身份统领后周兵马,以敌北方的大辽。此君在黄袍加身以后,也是这么个先南后北的做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