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一百一十四:儿子的名字也能拿来撒狗粮 (1 / 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记一百一十四:儿子的名字也能拿来撒狗粮 (1 / 8)
        《仪礼·丧服》和《礼记·内则》,都规定孩子出生三个月由父亲取名。

        传到后来,也有百日取名的说法。

        还有半个月,才到取大名的时候,朱棠溪已抱着孩子开始研究。

        “六郎,你家上一辈联名了,为何你这辈没有联名?”朱棠溪好奇道。

        联名,也叫连名。

        字辈属于联名的一种方式。

        也有用偏旁来联名的,比如赵桓、赵楷、赵构全是木字旁。

        谢衍说道:“我以前也问过。好像谢氏用的字辈,延自大明开国之前。当时谢氏拆成了六支,一支留在河南,其余迁徙到河北。”

        “到我父亲那一辈,字辈就用完了。独流镇的那一支谢氏,最开始生活艰难,就连祠堂都没建,更别谈什么开堂立宗。”

        “后来渐渐有了起色,却因为建祠堂闹起来。”

        “独流河西边的谢氏,要把祠堂建在西边,因为那是独流谢氏的始居之地。但我们独流河东边的谢氏,却是出了一个进士,所以坚持在东边建祠堂。”

        “本质不是祠堂建在哪里的问题,而是整个家族谁说话管用。”

        “两边争执不下,祠堂也拖着不建,字辈自然也没法续。就连族谱,也是各自一本,始终没有人主持合谱。”

        “后来我祖父的兄弟,在瀛州做官时病逝,其子孙也迁去瀛州定居。东边的进士没了,西边就更不服气。”

        朱棠溪感慨道:“既是同族,何必争这许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