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9【朱大学】 (2 / 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9【朱大学】 (2 / 8)
        就拿格物致知来说,新学和洛学是大致相通的。

        分歧当然也有,就连程颢、程颐兄弟之间都互有分歧。

        王安石的格物理论,反而更接近程颐。

        程颐认为,格物有外物和性分的区别。

        外物,即人对事物现象的固有认识。比如看到冰就知道是寒冷的,看到父子就联想到孝顺。(事物的表象特征。)

        性分,即事物现象所蕴含的深层次道理。比如冰是水受到阴气影响所化,阴气郁积所以很寒冷。孩子孝顺父亲,有更多人伦道理等等。(事物的内在规律。)

        程颐的观点是,格万物而穷万理,万理相通是大道。更注重理论总结。

        王安石虽然没有明说,但也在格万物而穷万理,只是各种道理没有串联起来。更注重实践效果。

        程颐还对此进行吐槽,大概意思是说:“王安石年轻时牛逼轰轰说自己能格物穷理而归一,后来做学问却自我否定,晚年的学术成果更是支离破碎。”

        朱铭启发陈渊撰写的《格物论》,既注重理论总结,又注重实践效果,等于把程颐和王安石相结合。

        所以,宋徽宗说朱铭在熬杂粥,洛学取一点,新学取一点,扔在锅里一起煮。

        蔡京坐在椅子上没动,右手抬了抬。

        蔡攸立即捧出别的罪证,正是朱铭在金州州学的讲学内容摘抄。

        宋徽宗仔细看完,脸色终于变得不悦。

        王安石注有《礼记要义》、《礼记发明》两本书,朝廷推广的是前者,蔡京故意雪藏后者。因为后者多有“妄言”,好些观点极为激进,甚至可以称得上忤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