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04章 金陵霸气黯然收 (3 / 7)
远在南京,风雨飘摇中的弘光朝廷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诏封惠登相为豫国公,加封太子少保,让他统领江西军政大权。
赣南其他三个府县已经投降的明军,也纷纷响应。他们或据城反齐,或毁城逃走,与临川明军汇合。
早已等候多时的邓长雄第二兵团立即采取对策,调兵遣将。
三月十八日,邓长雄派第一营、第二营,第三营为征讨临川主力,会同投降湖广明军马进忠一部三千人,蒙古骑兵两千兵马,朝鲜兵两千人,组成一万大军进逼临川。
与此同时,抽调投降建州固山额真朱马喇、投降左良玉部将马国柱领兵由镇江朔江而上,暂缓对南京城攻势,在安庆同主力大军会合,已经进至湖南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部人马,暂缓南下,调头东进,从北、中、东三个方向形成对叛军夹击之势。
~~~~
就在三路齐军大军压境,如泰山压顶之势围攻临川的前夕,临川明军内部却已经吵得不可开交。
惠登相召集一众旧部商议“北伐大计”。
老部下们一致认为,趁齐军主力在镇江南京,湖广兵力空虚时,发兵越过洞庭而上,直捣江夏武昌,将长江齐军截为两段,断绝其粮道,与南京守军东西夹击,歼灭齐军,乃为上策;
抢在孔有德等三贼进入江西之前,向西突击,占据岳阳,与何腾蛟等部鼎足相投,切断齐军对湖南、江西的联络,是为中策;
挥兵北进,烧杀劫掠,将齐军逐出江西,是为下策。
这样以来,各部齐军可以从容聚集,明军只能婴城自守,全无活络。
和历史上大多数决策者一样,惠登相最后选择了下策中的下策。
他独辟蹊径,充分汲取当年宁王叛乱时没有及时攻下赣州的教训,决定摒弃部下提出的上中下三策,继续向南,先攻下赣州,再集中兵力北进······
这个令人窒息的骚操作,葬送了南明最后翻盘的希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