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狂喜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91章 狂喜 (2 / 3)
        “你认为他在试探什么?”

        “当然是试探当他和麦道产生正面冲突的时候,我们会站在哪一边。”汤姆·迪莱答道。

        “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小家伙,难怪连雅各布那个老狐狸都选择了他做为合作伙伴。”史凯夫笑了笑,略一思考又问道:“那么汤姆,我得明确一个问题,麦道是我们罗克韦尔目前最重要的客户,假如我们推进这个计划,那我们在麦道的利益会不会因此而受损?”

        汤姆·迪莱根本就不用考虑便答道:“有这个可能,但应该会非常小,我们完全能够承受。”

        “哦?为什么?”

        “首先,麦道即便最终能与华夏方面达成协议,也至少是两三年以后的事情,而改造工厂、培训工人以适应新的生产模式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一家新工厂从零开始生产一架150座级别的大飞机,其产能必然存在一个逐渐爬升的过程——所以,假如麦道真的与华夏达成协议的话

        ,我们因此而获得的利益在未来的5-8年内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

        “那么麦道有没有可能因此事泄露而彻底中断与我们的合作呢?”

        “这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实在太小了。”汤姆·迪莱答道:“尽管模块化设计已经开始成为潮流,但由于飞机这样的特殊商品对适装性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事实上每一个型号的飞机,即便达到的是同样功能,但其上的分系统还是会有所不同,而要更改或者重新设计它所要投入的成本实在太大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没有哪一家公司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所以,在我们已经与麦道达成协议的所有机型上,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就像波音不会随便将给霍尼韦尔的订单交给我们一样。”

        史凯夫点点头,对迪莱的这个说法表示了赞同,他虽然不是技术方面的专家,但这些最基本的道理还是懂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罗克韦

        尔每年花掉的天文数字般的研发费用都到哪儿去了?

        获得了史凯夫认可的汤姆迪莱继续说道:“其次,如果我们与谭先生达成了协议的话,按照一般的大客机研制规律,他们也有很大可能在相同的时间里吸收BAC的生产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自行设计的大飞机的研发——我听说,这次参加BAC计划的人中,有一位华夏的客机专家马峰山先生,而他正在华夏负责的另一个自研大飞机的项目,并且这架名为“运十”的飞机已经完成了首飞,这两个项目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而如果这个推测成立的话,那么,以华夏目前的状况,新飞机很可能获得国家的支持从而获得大量的订单,这应该也是我们罗克韦尔名正言顺地进入华夏的最佳时机。”

        史凯夫显然有些心动,却还没能立即下定决心,皱着眉头陷入了深深的长考,汤姆·迪莱却在这个时候将自己思考已久的心里话说了出来:“

        先生,我认为,如果我们继续站在麦道一边,也只不过是维持住了和一个客户的传统友谊,而如果投资谭先生,我们有可能赢得的是整个华夏。”

        迪莱的最后一段话终于打动了史凯夫·梅隆,与竞争激烈的米国和欧洲传统市场相比,已经打出了开放旗号的并且拥有着广大的国土面积和数倍于米国人口的华夏,在资本家的眼中,简直就是这颗蓝星上最后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而仅仅就罗克韦尔来说,所擅长的领域也绝不仅仅是航空那一小块专业领域,最让罗克韦尔国际公司引以为傲并且也是对公司利润贡献最大的,其实是它的工业自动化部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