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2章 钢铁之基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02章 钢铁之基 (1 / 2)
        以储量来说,在全世界已探明的约1700亿吨铁矿石储量中,华夏占据210亿吨,排名全球第四,真心不能算少了,但谭振华却知道,未来,华夏缺铁矿石缺得非常非常非常厉害。

        这导致华夏除了每年都不得不花费大量外汇购买铁矿石之外,还因此被人多次拿捏,付出了很高的学费。

        缺铁矿石,那是因为,钢铁,是国民经济建设最基础的物资之一,而华夏又号称“基建狂魔”,整个国家以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高速用了仅仅几十年的时间一路飞奔地从农业社会进化到工业社会,而且还是全球最大的那一个,因此对所有自然资源的需求量都是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增长的,有一个段子这样形容,全球钢铁产量最大的是华夏,第二名是华夏河北,第三名是华夏河北唐山……就以2015年为例,华夏一国的钢铁年产量就达到了80383万吨粗钢,占世界总产量的50.3%——换句话说,华夏以一己之力,战胜了全球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

        什么兄弟你问2015年之后?

        嗯,之后啊,华夏一门心思地想要去产能,毕竟炼粗钢这产业吧,既不环保又不经济,适度就好,太多了也不行。结果去产能去到2019年,一看当年钢产量达到9.963亿吨,占全球当年总产量的53.3%……

        显然,这么大的钢铁产量,仅仅只以华夏本国开采的铁矿石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

        而且非常不巧的是,华夏国内的铁矿石虽然储量不少,却得了和其他大多数自然矿藏一样的毛病——品相很低。

        以平均数而论,全球平均铁矿石的品相为含铁量45%左右,而华夏却只有33%,差了整整12个百分点,而这就意味着,以大多数华夏铁矿的出产,其生产的成本天然就比采用进口铁矿石要高——这很好理解对吧?你用了同样的能源等消耗,炼了同等吨数的矿石,得到的成品却要比别人少,这成本不就自然上涨了?

        成本上涨,竞争力自然就会下降,而且彼时的华夏绝大多数钢铁厂销售的主要是粗钢,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就更依赖于价格竞争,这么算下来,其实还是买进口铁矿石划算。

        而且这还能保护国内的资源和环境不是?

        本来呢,进口资源,加工产品,供给内需或者国际市场,这是工业国的标准行为,但可气就可气在,彼时的华夏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却几乎没有对铁矿石定价的权利!

        国际铁矿石的定价权,长期被不列颠力拓()、奥大利亚必和必拓()、巴茜淡水河谷(Vale)这三家垄断巨头所把持,并且还通过对矿山的交叉持股、收购有潜力地区的探矿权和采矿权、统一价格联盟等方式垄断国际铁矿石市场价格,赚取了超额的利润——比如在谭振华前世的2007~2008年度,彼时的华夏正是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最为火热的时候,对钢铁的需求量极大,于是这三家联手,一口气将铁矿石的价格推高了79.8%!

        而且这是建立在之前4年,每年分别以18.8%、71.5%、19%、9.5%的幅度上涨的基础之上!

        (以上数据为史实,笔者注。)

        所以你看,资本最喜欢的就是垄断经营,因为垄断经营能带给资本家超额的利润而不用付出额外的成本和劳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