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52章 最勇敢的人 (2 / 3)
谭振华忽然觉得自己的嗓子一阵发干,他哽咽着问道:“厉老还说了什么?”
“他说,振华你是个好孩子,是我们甬港人的骄傲,他想对你说的话,早在魔都的那一次就已经说过了,他说你一定会记得的,你做成了哪些事,他等着你将来亲自去告诉他。”
谭振华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刷”地奔涌而出。
他记得,他当然记得,他怎么能忘记?
“我们华夏向来最重传承,这也是我们的文化生生不息的根本,所以,没关系,你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吧,等你成功的时候,如果我已经不在了,如果我们几个老头子都不在了,记得到我们的坟前来一趟,也不要你磕头,也不要你上香,只要你把你做成的事桩桩件件告诉我们就好。”
“振华,你等一下,有人正好在我这里,她要和你通话。”听筒里,邵毅夫的声音再次传来,紧接着一个略显苍老的女性温和声音响起:“振华吗?我是厉楼菊芳。”
是厉舒雄的遗孀。
谭振华连忙擦干了眼泪,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沉稳一些,问候道:“厉奶奶,您节哀。”
“振华,你也不必太难过,舒雄他这一生算是过得平安喜乐,而且活到了97岁,没什么遗憾了,他临走的时候交代了我,让我转告你帮他办最后一件事。”
“厉奶奶您说,我一定尽全力办好。”
“嗯,我和舒雄都相信你一定能办好。舒雄他在你的企业和基金里还有一些投资对吧,他和我商量了,这些钱,他打算都捐出来,给华夏成立一个教育和卫生奖励基金,我年纪也大了,这些具体的事情打理不来,所以,这件事,就要委托给你了。”
谭振华的眼泪再次不争气地涌出,他不停地伸手去擦,可却怎么也擦不干净……
……
&:《厉树雄传》(以下为史实资料)
厉树雄(1891年--1987年),名汝熊,字树雄,以字行。其家为浙江定海望族,出身于书香官宦门第。曾祖父厉允怀,字心甫,号白华山人,清代诸生,诗、书、画三才齐备,与镇海姚燮,临海傅濂并称“浙东三海”,著有《白华山人诗抄》、《白华山人诗书画真迹》等。祖父厉学潮,字慕韩,是厉允怀次子,历任荆溪、华亭、元和知县,颇得民心,后升任常州知府。父亲厉玉夔,字虞卿,号橘辰,兄弟四人,玉夔第四,清光绪丁酉年(1897),二十七岁的厉玉夔参加全省生员选拔,获第一名,以拔贡生进入国子监。厉玉夔虽才华横溢,却在三十三岁时英年早逝。母亲赵氏,为赵立诚(朴斋先生)第三女,赵立诚为上海钱庄领袖,江苏候补知府,当时赵家的航运、钱庄等产业,遍布宁波、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家道殷实,为甬城望族。
失去父亲后,厉家兄弟姐妹八人随母亲从上海回到宁波,跟表兄弟们一起习读课艺。赵家亦为书香门第,大舅赵家薰,三舅赵家芬是清朝举人,其它几个舅舅也都是清代诸生,六舅赵家蕃与八舅赵家艺先后游学日本,攻读经济学,期间加入同盟会。良好的学习氛围加上舅舅们的爱护,使天资聪慧的厉氏昆仲在宁波度过了快乐的少年时光,为以后他们事业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