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寒山与《冷山》 (2 / 4)
云是师姑的字号。
太阳西沉,霞光映红金庭湖水面,玉泉峰半明半暗。鸣鹤观的粉墙黛瓦在暮色中显得更有神韵。紫阳殿前,一名年轻的道士舒展双臂,专注每一个细节动作。
司马龙说:“他练的是什么功?”
唐诗诗说:“《易筋经》。”
“能不能介绍一下?”
“你爱看武侠吗?”
“读中学时,爱看金庸的武侠。”
“那你应该知道《天龙八部》里,说游坦之轻轻一练《易筋经》就能跟南慕容、北乔峰过招了。”
“说起来倒还有印象,不说也一时想不起来。”司马龙说,“原来《易筋经》是练内功,一个武术高手,没有内功支撑的招式就算是最精妙也发挥不少应有的威力。”
“所以说《易筋经》练成了,其臂、指、掌,神力无比,硬如铁石。有道是‘指可贯牛股,侧掌可断牛头’更有甚者,‘手托城闸,力能举鼎’。”唐诗诗说,“不过,这都是武侠把《易筋经》神化了。现实中,它是道家修炼的一种方法,目的是强身、防病、益寿,而《易筋经》侧重‘内炼精气神,外练筋骨皮’,使人的五脏六腑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疏理。宋朝的高道张天梦就云游天台山,常住鸣鹤观,他练的仙功,以静见动,睡非睡,以99岁高龄羽化,还有道教南宗创始人张伯端的《悟真篇》把人身作为鼎炉,以人的精气神为药和火候,进行‘炼丹’,达到健身益寿。清朝的老寿星高东篱,炼得一身超凡的道术,人家打他,他不还手,结果打者通体青黑。当代龙门派传人谢希纯,1950年来鸣鹤观,他独创‘胎息’气功,做到像人在胎胞中,能不以鼻口呼吸。谢希纯长老,93岁无疾而终。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炼功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人的精气神。”
司马龙觉得这鸣鹤观太神了,迫不及待地问:“现在这里有身怀绝技的高道吗?”
唐诗诗脑子里猛地闪过师姑的形象,但马上又改变主意,笑道:“这《易筋经》是明代天台紫凝道人宗衡撰写的,在天台现如今学《易筋经》的人上万。”
“你学《易筋经》吗?”
唐诗诗衿持地说:“这个问题似乎不在我导游的回答范围。”
司马龙歉歉一笑:“对不起,我一高兴,就忘了自己的身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