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4章 今始从本心 (1 / 2)
虽然冯孟都从五万钱一下子减为两万钱,但仍旧是狮子大开口。
在太平时节时,一个壮仆美婢或能卖个一两万千钱,可乱世人命如草芥,此时便是一个青壮劳力至多不过六七千钱,更何况一个瘦弱少年。
对此,常林心中就有些不太乐意,他与上党本地大族陈、冯两家的关系素来不错,本不想管这档子事。
但因为看到杨季才对这少年颇多维护,且有闹僵的趋势,才上前劝解。
本以为自己出面,冯孟都怎么着也得卖几分薄面,把这桩事情就此揭过。
但他没料到冯孟都竟然如此油盐不进,让常林也觉得很是难堪。
一旁的仲长统忍不出说道:“两万钱怕是可以买上三五个青壮了吧你倒也开得出这个价。”
冯孟都转头一看,发现是个二十出头的陌生青年,便眼睛一瞪道:“你又是何人,此事与你何干?”
仲长统还待再言,常林拉住了他,不想再吵起来多生枝节,说道:“是俊许久没去拜访伯槐兄了,惭愧惭愧!”
常林摆摆手道:“这是什么话来,你我平时各有事务,哪能这么空闲游荡。来我为你引介一下,此为我之小友山阳仲长统,字公理。公理。。此为我同郡人杨俊,字季才。”
杨俊道:“见过仲长君。”
仲长统却怪叫一声道:“咦!合着你们都是河内人,就我一个外人呐?此地不是上党么?”
仲长统搞怪的话语引得众人齐声哄笑,气氛顿时融洽了一些。
经过常林与杨俊的闲聊方才知道此事原委,原来杨俊与常林一样,都是董卓入京,司隶大乱后辗转避地并州。
二人都非独身一人北上,而是各有乡党、族人一大帮子,在流落在上党的河内人中间都有一定的名望,只不过杨俊居于屯留县北,而常林居于屯留县南长子县北,二人不怎么碰见。
而少年王象年少而孤,被流贼掳掠后转卖给了上党本地大族为仆,杨俊见其是同郡之人又有上进之心,才借给他书看,不料却酿成今日之祸。
杨俊素来为人仗义,对乡党多加护持,便起意出钱为王象赎身,恰逢常林与仲长统经过遇到。…。 处啊?”
常林答道:“我听闻子明公欲要启程离开上党,去往常山,故而前去送上一送。”
杨俊道:“此事吾亦有耳闻,正欲前往张师处一问消息,听说是新任常山相颜府君亲自前来上党延请子明公去担当什么书院的祭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