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 61 章 (1 / 1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1.第 61 章 (1 / 12)
        又见案上用砚台压了本书,仔细一看,却是当日他带回来与苏妙真那本程文。77nt.

        他伸手取来。见程文页脚已有些折损,显然最近她是常翻阅的。看了一回,却见这本程文上顾长清和他的那几篇文章被翻折印迹最多,尤其是顾长清的江南逋赋和漕事河工两篇,以及他自己的军务屯田,吏治考校两篇,甚至还被用笔圈了重点出来,里面夹几张桃花笺纸,上批了些,她自己的感悟体会。

        苏问弦凝神翻阅,见那笔记别出枢机,立论新颖,他不由一笑。略看一眼,逐渐凝神。

        起初以为不过新奇之语,但一细读,却发现句句鞭辟入里,一语中的。

        提及河工漕务时,她极为大胆地标注道:“此人眼光长远,是个人才!自太宗起‘引黄济运’,高宗工部尚书提‘借黄行运’之法,如今‘避黄开运’,皆是治河保漕的在不同年岁的具体措方,然虽能一时便宜,却后患不绝,皆因河道变迁频繁难料,如何长久?治黄只为保漕,而非清除民害故不改漕运,则河患不绝。”

        “窃有三策,拔除根本:一则海运,二则京畿种粮开荒,三则上游治河植树,中下游束水攻沙然行海运,则需开海禁,造海船,能河粮两便,国计民生均得安稳如今反对海运者,多为漕河官员,皆因漕河利大,废漕选海妨其私利”

        虽他不太明白河漕上的大事,也知自大顺开国以来,年年治河,年年保漕,两处的官员来来去去高官厚禄,却始终无解。

        而真真这短短数百字,已经将漕运河事关系理得一清二楚,又在治河,修漕两处大事上提出具体对策,虽过于激进,却有其道理,和顾长清的“黄运合一”有异曲同工之意。

        苏问弦撇过头,看向罗汉床上熟睡中的苏妙真,见她翻了个身,头埋向墙,只留了个纤袅背影给他。苏妙真又蹬掉毯子,苏问弦无奈,起身,给她盖好。

        坐定,再翻几页,又看向军务屯田一章,见她批注是:“屯田法制败坏,黄册遗落,贵勋侵占军士屯田,致使军士无田可耕,且官豪私役使军士,致使军士困苦劳顿,铤险逃亡若得营缮,方便商屯,复又百年国运。”

        “但终究只是一时之法,根由仍在军户——世袭军制流毒无穷:军官世袭,则武臣子弟仗世袭,不畏罪黜,不惧无才,不习武艺,不爱军士,恣意妄为,御敌则一筹莫展,张皇失措!而军户世袭,普通军士无上升余地,永为下层,为豪强官军驱使奴役,故逃军日多!今清勾愈严,逃军愈甚。长久必危国本,需及早改制军制陈腐,军士无出头之日,屯田败坏,军士无田可屯,自身难保!”

        “向使自身难保,何以保全家国?!”

        寥寥数语!

        振聋发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