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九章 秦纸的营销 (1 / 4)
因为竹简所能够记录的文字太少,而锦帛等物品又较为昂贵且不便于书写,所以书籍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按照咸阳城的市价来计算,一本诗经的价格就至少需要半金。如果全部刻在竹简上的话,可以摆满整整一车。
而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都达不到这个数字。
换言之,要买下一本诗经所需要的钱财,足够让一个普通人生活一年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条件读书识字的,所谓的耕读传家之人,实际上已经脱离了贫苦农民的范畴了。
穷苦人家无法读书,也就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下一代也就只能继续穷下去。而富贵人家的资源更多。还有着上升的渠道,很容易就可以获得好的生活。
这是一个循环,持续了上千年的循环。
而科举制度与纸张的出现却拥有了打破这种循环的可能,当那些底层的百姓们可以买得起书,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并且可以通过参与考核的方式来展现自己。
那么就能够出人头地。改变自己与家人的命运。
所以秦纸无论是对于书香门第,还是普通的市井百姓来说,都绝对是好东西。
在意识到这件东西的市场价值之后。。即便是嬴政也不由的生出了几分商人的心思。
不过这也是正常的,毕竟这其中包含的利益太大了,而且还是属于一家垄断。
虽然一张纸卖不了多少钱,但这东西却是消耗品,一旦被大规模使用,将会成为整个国家的重要经济来源。
虽然如今的大秦统一了六国,但因为常年征战也耗费了大量的财力与物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