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南诏国师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三章 南诏国师 (2 / 2)
        在山的那头,南诏清平官郑回,也看到了一只雪豹。

        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数日前刚刚领着五千南诏先锋军,抵达松州前线。

        自韦皋镇蜀后,西川军不断主动出击,探摸蕃境要塞的军情,甚至直接突袭。兵力集中在河西的吐蕃人,只得勒令南诏调兵驰援松州一带。

        雪豹很快也在郑回的视线里消失了。

        “雪山隐士。”郑回喃喃道。

        他耳边,响起自己那位身为国王的学生的话:“老师,唐人有句话,大隐隐于朝,孤觉得,在老师身上,这句话,恐怕要改成,大隐隐于敌国之朝......”

        三十年前,也就是大唐至德二载,唐人郑回还是巂(gui,第一声)州西泸县令时,南诏大军北上攻克了巂州,郑回被俘,押送至洱海边的南诏都城——太和城。南诏国第五代王,阁罗凤,盯着阶下这个一身儒雅之气的唐人官员,心情复杂阁罗凤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在唐王朝的强大扶持下,才得以统一六诏,并受封“云南王”。因而,阁罗凤继位伊始,仍然臣服于大唐,并数次出兵助大唐同击吐蕃“如果不是张太守行止无状,而剑南节度使献于仲通又诬我南诏欲叛唐、重兵来攻,本王不会被逼起兵,南诏与大唐,也不会走到今日的地步。”

        双手受缚的郑回,低头听着阁罗凤的无奈之言巂州本就属于云南郡,郑回自到任起,就听说过原云南郡太守张虔陀的事云南郡,是南诏通往中原的必经之地。南诏使臣携妻子过境依据两国往来的礼仪,去拜访云南太守张虔陀时,张虔陀不仅向使节勒索财物,还提出使臣夫人留下陪宿的要求,恶劣至极。南诏时节拒绝后,张虔陀一面向朝廷诬告,一面派人前往大和城,辱骂阁罗凤,并要求阁罗凤将妻子送与他。(史料又记“复私其妻”)

        阁罗凤忍无可忍,发兵杀张虔陀,又在乞和无果的情形下,引诱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的六万唐军至洱海袭杀自此,南诏彻底与大唐决裂,投向吐蕃但郑回,即便此刻身处太和城的王宫内亲耳听到阁罗凤所言,依然不是太相信,堂堂云南太守张虔陀,会仅仅因欲念而一再犯蠢坊间传说,总是往浅俗处去描画,大国一个边将,都能对小国的王公贵族“私其妻女”,便是最耸人听闻又易于传播的猛料“王上,张太守故有狠戾之举,但其素来为我大唐镇守边境,若他因畏惧南诏的扩张,而欲以吐蕃及诸蛮压制南诏,甚至支持诚节(诚节,阁罗凤的弟弟)势力,欲分治南诏,亦是他在其位、谋其政的本份。”

        郑回说得心平气和,王位上的阁罗凤却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大唐一个区区从七品的小县令,竟是能直指南诏要杀张太守的根本原因这是个聪明人南诏也许在军事力量上。。已经不但能守,而且能攻,但在朝堂文臣的储备上,当真捉襟见肘南诏此前归化大唐多年,王室贵族中,相当一部分人,对于中原儒家礼教的那一套,已熟悉并习惯“郑县令,我不杀你,但也不愿放你回唐。请你留下来,做我南诏王室子弟的蛮利(蛮利,南诏语“老师”的意思)。”

        郑回被松绑后,向阁罗凤还礼致谢对于留得性命这件事,郑回没有喜形于色。而对于留在敌国这件事,郑回也没有激烈抗拒正如南诏王阁罗凤所判断,这是个聪明人大部分聪明人,突然被推到一条全新的道路面前时,首先是冷静的郑回也是科举出身,万幸读书没有读傻,对于忠臣孝子这样的条条框框,绝无迂腐坏事的理解。至德二载的这个冬天,唐俘郑回,成了南诏国师郑回。在接下来的三十年中,他教过的龙子龙孙们,恐怕他自己都数不过来如今,我们的国师,其实就是智囊,彼时亦如此郑回是阁罗凤的合格智囊。唐纪大历元年的时候,南诏群臣要在太和城树立一块大碑,歌颂阁罗凤的丰功伟绩。郑回极力建议加上一段,详述南诏攻杀张虔陀的缘由,乃因张虔陀“上掩天听”,离间唐蕃关系,逼反南诏当然并没有“复私王妻”这样的字眼所以,从古到今,优秀智囊的一个表现,当真就是,那手文章,不仅仅要著得山高水阔、华丽翩然,而且,懂得在字里行间为将来留余地……

        阁罗凤死后,孙子异牟寻继承王位异牟寻举行国礼,恭迎当年那位经常笞打自己手心的老师郑回,为南诏大清平官(宰相),位居六位清平官之首就在这一年,也就是德宗皇帝刚刚继承大统的大历十四年,吐蕃征调南诏军队,联军二十万,进犯剑南,分三路进军成都府。蜀中震动。德宗派李晟率四千神策军,曲环(时任左金吾大将军)率五千范阳军。这两支唐军都是精兵劲卒,又由名将领衔,因而在救援剑南的过程中,数次破敌,最终集合蜀地其他唐军。。将蕃、诏联军围困于山谷中,逼得其中近十万人在突围中坠崖而死赤松赞普勃然大怒。他完全不能相信,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之下,自己竟然输了个昏天黑地赞普立刻怀疑,是不是南诏国王异牟寻阳奉阴违,不仅出征不出力,而且暗中向唐军出卖了蕃军的行军路线和补给情况虽然次相尚结赞极力劝阻,赤松赞普仍然降异牟寻为“日东王”,将南诏从吐蕃的“兄弟之国”,改成了藩属国,并增加了对南诏的赋税、劳役,设置了每年出兵镇守各处要塞等苛刻要求南诏都城太和城内,已经年近花甲的清平官郑回,终于等到了机会《大唐暮云》。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wap2.xinbiqug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