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五章 欲取先诱 (2 / 3) 
        “浑公,两国会盟,仪式而已,以往我大唐皆由文臣赴盟。为何吐蕃人从一开始就要我大唐派出身负国公荣衔的武臣?从杜节度(杜希全)到马节度(马燧),再到浑公您,唯独已解权归朝的李晟不在提议之列……”
        袁同直的话还未说完,浑瑊已经笑呵呵地打断了他:“车轱辘话,就莫要来回讲了。袁判官,莫非从圣主到张相公和马郡王,都不如你知晓得多、看得明白?”
        不过,袁同直冒了出来,倒令浑瑊决定带上他。
        “袁判官,听说你素来精研佛事。。甚好。吐蕃人如今都信了佛,此番你随本帅一同往平凉,盟誓礼成的酒宴上,老夫有接不上话的地方,正好由你去应酬。”
        及至离开奉天城之际,袁同直发现主人已应允了由皇甫珩的神策军护送,而对老神策军将领骆元光的护盟请求置之不理时,越发焦虑起来。
        “浑公,那皇甫珩虽带的也是神策军,毕竟都是些年轻儿郎,此前唯经历灵州守城战而已,岂如骆公麾下都是精兵老将。”
        浑瑊对于这个啰嗦的属下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
        “袁判官,看来,你不是精通佛事,而是‘只’精通佛事。”
        上官这意味深长的评价,令袁同直惘然无措。还是同行的另一位河中幕府同僚,路泌,将袁同直拽了回来,偷偷与其言明:“袁君,你可是没有长脑子?神策军老将中,刘德信和尚可孤死了,李晟被削了权,还能在御前扑腾的,只剩骆元光。若你是浑公,你是将立功的机会给或会争宠的平辈之人,还是给皇甫珩那样羽翼尚未丰盈的后生小子?”路泌言罢又揶揄道:“你一个吃河中镇官俸的,倒热心地帮着华州的统帅争功名,当真是一肚子菩萨心肠呐。”
        袁同直听了,在内心叹了口气。
        公而忘私四个字,果然是谈何容易。
        皇甫珩亲自带着五百披甲骑士,护送浑瑊一行抵达距离平凉三十里的青石岭时,大唐副使崔汉衡的亲从判官郑叔矩,与邠宁节度使韩游環的儿子韩钦绪,已经在泾水之畔等候。
        “浑公,平凉盟坛已修建妥当。吐蕃人大约来了两千兵马,与崔尚书从长安带的两千禁军,分别扎营于盟坛西侧与东侧。”郑叔矩向浑瑊禀道。
        “哦,人还去得不少嘛,崔尚书辛苦了。朝廷的中使(即天子所派的宦官)宋凤朝到了吗?”
        “回浑公。宋中使是前日到的平凉。中使他,有些心悸,道是,结盟又不是两军对垒,怎地仍是一股兵戈之气。那吐蕃大相尚结赞便给了个法子,盟誓之日,唐蕃两军军士,皆身着常服,不得披甲执盾,分列于坛外一里,坛下唯余两国使者的从人各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