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夏日北风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四章 夏日北风 (3 / 4)
        李升谦逊道:“不瞒杜公。。从前,升在长安愧领太子詹事之职时,因郭晞郭国公有太子宾客的头衔,故而年节往来中,升与郭国公的大郎君确实还有些交谊。况且……”

        杜光彦点点头,忽又起疑:“不对呐,老弟,你私侍公主之事,据传,是公主动了郭家女婿吴仲孺的柜坊之利,以至于郭家将你告了的……”

        李升笑道:“此一时彼一时。张延赏告了蜀州别驾萧鼎,郭国公不过是顺搭着,找个御史将我告到御前,谁让延光公主太过骄横呢。人在官场身不由己,某家从未记恨过张相公与郭国公。去岁进京奏报军情,得普王殿下好心牵络,某家还去拜访了吴仲孺吴大夫。郭家借我关了公主,欠我个人情,此番我便去郭大郎君那里。。讨回来。”

        杜光彦颇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看来将来自己去西京官场混,也须有李升这般本事,侍奉旧主的时候,殚精竭虑,旧主一旦倒台,寻找新主的思路,那也是相当开阔的。

        ……

        这是北部辽原最适合赶路的季节。

        盐州司马李升,与灵州幕府检校御史中丞郭钢,北上来到唐回边境,仅仅用了两天时间。

        大唐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本书年代八十年前),当时还是突厥边患肆虐的年代,为防敌军越过北套黄河南下侵扰,大唐朔方军总管张仁愿在黄河北面营建了三座受降城。

        这三座具有极为重要的军事意义的城池,几乎一字排开,互为援应,扼守黄河的津口要道,并和星罗棋布于北部大地的诸多烽燧一起,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自此,突厥人不仅不敢在秋季南下劫掠,也无法于春季渡河放牧,一时之间,哀哭嚎啕,如当年被大汉狠狠反击、失了焉支山的匈奴人一般。此时,跃马立于黄河边的受降城故地上,郭钢北望绵延群山,不由向李升感慨道:“我大唐自立国始,边患何时熄过。当年张仁愿备受敬仰,后人在此地到处立祠刻碑纪念他,这才是我大唐男儿的楷模!”

        李升坐在马上,并未予以同样热烈的回应。

        他神色沉静地看了一眼郭钢,又将目光投向辽阔的大地。

        他知道,这片土地对于郭钢来讲,有着不寻常的意义。朔方军,不仅是大唐近百年来战力最为优秀、声名最为响亮的一支边军,更是郭钢的祖父郭子仪获得辉煌勋绩的依靠。

        李升明显感到。在灵州不动声色地闲度时光的郭钢,刚刚驶出灵州地界,便仿佛换了一个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