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秋后算账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 秋后算账 (2 / 3)
        但短暂的相对无言后,李泌终还是开口道“先头在礼泉挡住了李怀光,如今又在武亭川打得韩旻这样的幽州悍将仅以身免,陛下不论功行赏,反倒褫夺封号,只怕教悠悠之口疑惧不断呐。何况,普王殿下此番用以建得奇功的,是安西军,这支大唐的忠义之师归来中原,力战平叛,首领亲王却吃了贬斥,于情于理,实在都说不过去。”

        德宗瞧着李泌一脸斟酌之色,也知这位国之大贤珍视身份,就算素来对普王颇有微辞,也断不会故意出语揶揄讽刺,说些反话出气。

        德宗又看向陆贽。陆贽依然沉默。自李泌来到御前伴驾后,李进陆默似乎成了一种常态。李泌有意地消弱陆贽发表意见的权利,这种在二人之间达成默契的保护性措施,在见惯了文臣常态关系的天子看来,还以为是李泌对于陆贽的微妙的打压。

        不过此刻,德宗松了口气。他多么怕,李泌这个显然对李谊很有些苛刻和芥蒂的老臣,来个怒谏之类,陆贽呢又在一边帮腔,他二人趁此机会,要求自己以私结边将之罪,把李谊外放到偏僻之所。

        德宗是个自视颇高的帝君,他对臣属和儿子们,都抱有矛盾的心态。他害怕他们聪慧过人、心机深厚,但同时,他又因自诩雄才大略,而不能忍受愚钝木讷的蠢材。他心底,是赞许玲珑多窍之人的,尤其当对方,还有可能是他的亲生骨肉。

        谟儿,活脱脱就是朕的临危急智,和铁血风范啊!

        德宗的面色变幻之际,李泌趁机将另一件事启了个头“陛下,李元帅所报,吐蕃大将琼氏参与了拥立韩王的悖逆之举,此事不可等闲视之。”

        “李公的意思,是要朕派人去吐蕃兴师问罪?”

        “至少,国书所载之事,或可再议。”

        德宗沉吟片刻,不知可否地叹了口气。

        他不愿这么快地,就跟着李泌的思路走。这位贤相呐,少年时代到底是在玄宗朝度过,大约心中总是觉得,大唐对吐蕃,仍是具有一种可以出尔反尔的优势地位。

        唉,若他李适是在国力雄厚的开元年间做天子,他难道对吐蕃会像如今这般又拉又哄,以期暂时安抚这头雪域雄狮,莫在自己削藩削得焦头烂额之际,还要火上浇油地加以外患?

        大概为了从这个棘手的问题上岔开话题,德宗忽然想起一事,对陆贽说道“敬舆,你起个诏给李晟和浑瑊,令他二人赶紧寻访朕的嫔妾与宫人,尤其是王昭仪和崔充容,她们在泾师兵变时身陷叛军,不知如今下落。宫人的名录,朕让霍仙鸣列给你。”

        陆贽闻言,终于再难掩饰素来直谏的习惯,诚然禀道“陛下,臣以为,叛乱甫定,宜先迎复神主,修整郊坛,然后吊恤死义,慰犒有功之臣。内廷宫人,如同巾栉之侍,宜后不宜先。何况,这些内人的散失,已经累月,若还活在人世,也恐怕为庶民或兵卒所私。陛下骤然间以诏令寻之,浑公与李元帅必倾力而为,又要引起京畿惶恐。此诏,恕臣不敢从命。”

        德宗一怔,脸上有些挂不住。他想起此前要为薨逝的唐安公主修建砖塔,陆贽也是这般将情势分析了一通,翻来覆去一个“不”字,俨然魏徵附体。

        或许在这些孔门子弟眼中,朕就应该外不媾和、内则寡欲,才勉强算摸着明君二字的边儿吧!

        德宗于是自嘲地笑了一声,心道,陆大学士,你不让朕在寻人上花心思,那朕便想想杀人的事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