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彩笺诉情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七章 彩笺诉情 (3 / 3)
        薛涛听了,欣然搁笔道“墨卿好悟性。”

        段文昌追问道“这位友人,是郎君,还是娘子?”

        薛涛浅浅一笑,笑容里却有些惘然。

        “其实我写的时候,想起的,是两个人,一男一女。我对那位郎君,曾有怨怼,以为从此各自天涯方能释怀,未料得一旦安顿下来,又渐渐想起他来。而那位娘子,于我亦师亦友,只是我虽真心祝福她、偶尔也有些羡慕她,却分明并不愿过她那样的日子。”

        段文昌怔怔地看着薛涛。他看得懂那句“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很有些君子之交、互相唱酬的意味,却终因年纪还小,不太能完全理解薛涛后头说的那段话。

        当然,有一点,段文昌明白了,就是,洪度阿姊曾意属过一位男子。

        十一岁的少年郎段文昌,情丝初起,惜乎尚在懵懂之境,有些事,他相信对男子来讲,甚至比顶着经世济国的帽子求名逐利更令人沉醉,却又说不清是什么。但恰恰是这种难以捉摸的意绪,为他带来新奇的体验。

        他想起万里桥边,浣纱的小娘子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歌谣“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好。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他看向窗外院中的梧桐。夏时喧闹一树的鸣蝉,这个季节早已无影无踪。秋风拂过桐叶,发出飒飒之音,似在为深冬的到来唱响前奏之音。

        春时一盏新醅酒。

        夏花映细柳。

        秋来多少离别事?

        冬月不知愁。

        段文昌忽然感到一阵怅意,那是洪度阿姊用再好的句子、再美的彩笺,都写不分明的。

        (这篇很短,却其实是我写得比较满意的。历史,也是,不能没有文学之美,而我个人觉得,文学之美,有时候就像宋画,有时候像昆曲。需要淡远的留白和独特的唱腔。另外,写悲剧历史,写得太沉重了,请允许我用这略短的一篇,稍稍缓口气。今日是2019年的中秋节,祝各位月饼节快乐!)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wap2.xinbiqug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